传统中医都包括些什么内容呢?为什么那么多人说符咒、占卜、特异功能之类的归为中医?

2013-10-24 14:23 楼主
傷寒卒病論集
論曰:余每覽越人入虢之診,望齊侯之色,未嘗不慨然歎其才秀也。怪當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醫藥,精究方術,上以療君親之疾,下以救貧賤之厄,中以保身長全,以養其生,但競逐榮勢,企踵權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務;崇飾其末,忽棄其本,華其外而悴其內。皮之不存,毛將安附焉?卒然遭邪風之氣,嬰非常之疾,患及禍至,而方震慄,降志屈節,欽望巫祝,告窮歸天,束手受敗。賫百年之壽命,持至貴之重器,委付凡醫,恣其所措,咄嗟嗚呼!厥身已斃,神明消滅,變爲異物,幽潛重泉,徒爲啼泣。痛夫!舉世昏迷,莫能覺悟,不惜其命,若是輕生,彼何榮勢之云哉!而進不能愛人知人,退不能愛身知己,遇災值禍,身居厄地,蒙蒙昧昧,惷若遊魂。哀乎!趨世之士,馳競浮華,不固根本,忘軀徇物,危若冰谷,至於是也。
余宗族素多,向餘二百,建安紀年以來,猶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傷寒十居其七。感往昔之淪喪,傷橫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訓,博采眾方,撰用《素問》《九卷》《八十一難》《陰陽大論》《胎臚藥録》并《平脉辨證》,爲《傷寒雜病論》,合十六卷。雖未能盡愈諸病,庻可以見病知源。若能尋余所集,思禍半矣。
夫天布五行,以運萬類;人稟五常,以有五藏;經絡府俞,陰陽會通;玄冥幽微,變化難極。自非才高識妙,豈能探其理致哉!上古有神農、黃帝、岐伯、伯高、雷公、少俞、少師、仲文,中世有長桑、扁鵲,漢有公乘陽慶及倉公,下此以往,未之聞也。觀今之醫,不念思求經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終始順舊,省疾問病,務在口給,相對斯須,便處湯藥。按寸不及尺,握手不及足;人迎趺陽,三部不參;動數發息,不滿五十。短期未知决診,九候曾無髣髴;明堂闕庭,盡不見察,所謂窺管而已。夫欲視死別生,實爲難矣。
孔子云:生而知之者上,學則亞之。多聞博識,知之次也。余宿尚方術,請事斯語。此序信息量很大。
还是本来巫祝之类就是中医,张仲景不懂中医?难道张仲景错了?还是广大人民群众很大一部分本身就对中医存在错觉?
最近流传的什么李一道士,什么大师之类都扯到中医上来,你还相信中医吗之类的?很奇怪,这些东西与中医有什么关系?
到底很多人认为的中医是什么呢?
还有一些民间老中医,读过《汤头歌诀》《医学三字经》《药性赋》《濒湖脉学》等等,却没读过《内经》《伤寒》之类,却在一方知名,这算什么呢?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3-11-15 07:39 2楼
醫巫早就分家了

楼主把‘方術’理解为巫术了吧?

方术: 一是指古指关于治道的方法。《庄子·天下》:“天下之治方术者多矣。”成玄英疏:“方,道也。自轩顼已下,迄于尧舜,治道艺术方法甚多。”

这里的方术是指医道
2013-11-15 07:42 3楼
还有一些民间老中医,读过《汤头歌诀》《医学三字经》《药性赋》《濒湖脉学》等等,却没读过《内经》《伤寒》之类,却在一方知名,这算什么呢?

是否中医的标准不是这些,而是要看他诊治疾病所用的方法是否是中医的

正如有执业证的未必是真中医,无证的反而是很传统的中医
2013-11-15 11:07 4楼
符咒、占卜、特异功能不属于中医范畴。扁鹊就很明确地说:“信巫不信医,六不治。”张仲景也是反对巫术的。
2013-12-08 23:12 5楼
《内经》与卜筮、巫祝、风角、星占

http://www.zhongyiyao.net/bbs/thread-57333
2013-12-08 23:43 6楼
夫天布五行,以運萬類;人稟五常,以有五藏;經絡府俞,陰陽會通;玄冥幽微,變化難極。自非才高識妙,豈能探其理致哉!-很明显,这里包含了阴阳学说一类的术数。中医应该包括了导引、气功一类,但后来出现分化。针、药,砭,炙等都是中医本来的范围,也包括了【内经】提到的带巫术色彩的祝由术一类。
2013-12-09 11:04 7楼
善针灸者,善导引者也,有些人没事儿还看看心理医生呢,现在有些人心里有些坎过不去,找个和尚道士给点心理安慰你也管啊!其实中医也扮演这样的角色。一些老年人经常没人说话,好不容易得病了找医生看病,你问一个问题他给你说半天!现在医生要做的就是倾听。做些心里疏导。呵呵!
2014-04-19 00:30 8楼
赵洪钧《<内经>时代》

第十节 《内经》与卜筮、巫祝、风角、星占

中国最早发现的有系统文字是甲骨文,它基本上是记录占卜的。由这一基本事实不难看出,在人类文化发祥期,现代意义上的学术与迷信混杂得多么厉害。迷信思想及其各种表现形式,曾有过与科学同步发展的历史。这毫不奇怪。即使到春秋末,在注重人事,罕言怪力乱神,颇有些反宗教精神的儒家学问里面,又何尝不是掺杂着大量迷信内容呢?自然科学方面也是这样,以上各节多少有过说明。就全世界范围而言,自然科学与宗教、神学、迷信术数分道扬镳,也只是近两百年来的事。

至迟在春秋早期,龟卜、蓍筮、巫祝、占梦,这四种求神鬼示吉凶的迷信术数就同时受到最高统治者的信任。战国时期,大约已产生了中国古代各种迷信术数的雏形。看一下《汉书•艺文志》即可知道,西汉时,占卜、蓍筮、相术、降妖、求雨、占梦、望气、堪舆、符瑞、风角、星占等已无所不有。这些术数集中在阴阳、五行、历谱、杂占四家。故《艺文志》说:“五行之序乱,五星之变作,皆出于律历之数而分为一者也。其法亦起五德终始⑺,推其极则无不至。而小数家(即迷信术数家-本书注)因此以为吉凶而行于世,寝以相乱。”

太史公说阴阳家多忌讳,使人拘而多畏⑻,或意指这种学说常被迷信术数利用吧!


从理性上讲,迷信术数本来不攻自破。求之社会实际则不然。汉武帝有意利用这一点。《史记•日者列传》说他“聚会占家问之,某日可娶妇乎?五行家曰可,堪舆家曰不可,建除家曰不吉,丛辰家曰大凶,历家曰小凶,天人家曰小吉,大一家曰大吉。辨讼不决,以状闻。制曰:‘避诸死忌,以五行为主。’人取五行者也。”以五行家为主和儒家独尊的思想背景是一样的。

上面的话,意在说明《内经》中有迷信术数内容完全是正常现象。如果一点也没有,那倒是怪事。现代医家都耻于同迷信术数家并列了。古人并不这样看。孙思邈说:“医方、卜筮,艺能之难精也。”他主张大医要学习阴阳禄命、风角、星占、六壬、八卦。下面分别列举《内经》的有关内容,并与同时代的其他文献作一简单比较。
2014-04-19 00:32 9楼
甲骨文:甲骨文是商代晚期商王利用龟甲、兽骨进行占卜的记事文字,迄今已发现约十五万片。虽然它的内容以占卜为主,所反映的事物受到一定限制,但也包含了从武丁至帝乙、帝辛年间祭祀、征伐、田猎、农业、畜牧、地理、方国等社会的各个方面,是研究商代历史的重要文字资料。

商代盛行占卜,凡事大自祭祀、征伐、天时、年成、田猎,小至私人疾病、生育,无一不求神问卜,以定凶吉与行止。人同鬼神之间的交往已成为一项专职,掌管占卜事宜的卜官为巫、史及卜辞中的贞人。

占卜所用的材料为龟甲与兽骨。先将甲骨整理好,用时在其背面钻凿、灼烧,并依据正面裂出的兆纹来定凶吉,然后由卜官将占卜的过程及内容事项刻写在甲骨上,这种卜辞即是甲骨文。(冯克城、田晓娜《中国通史全编》)
2014-04-19 00:33 10楼
占卜:占,用龟甲或蓍(shi师)草等方法推测吉凶祸福的一种迷信行为。其中,用龟甲谓之卜,即龟卜。刘宝楠《论语正义•公冶长》云:“龟者,介虫之长,有知灵,能先知,故用为卜。”蓍草谓之筮(shi是),即蓍筮。二者合称卜筮。

《尚书•洪范》:“汝则有大疑,谋及乃心,谋及卿士,谋及庶人,谋及卜筮。”

孙星衍《尚书今古文注疏》疏曰:“所以先谋及卿士何?先尽人事,念而不能得,思而不能知,然后问于蓍龟。圣人独见先睹,必问蓍龟何?示不自专也。”

《礼记•曲礼》:“龟为卜,筴为筮。卜筮者,先圣王之所以使民信时日,敬鬼神,畏法令也。所以使民决嫌疑,定犹兴也。故曰:疑而筮之,则弗非也。日而行事,则必践之。”

《周礼•春官•占人》:“掌占龟。”

郑玄注:“占人亦占筮,言掌占龟者,筮短龟长,主于长者。”

孙诒让《周礼正义》疏曰:“龟长者,以其龟知一二三四五天地之生数,本也;《易》知七八九六之成数,末也。是以《僖•十五年传》,韩简云:‘龟,象也。筮,数也。物生而后有象,象而后有滋,滋而后有数。’故象长。……占人通掌卜筮事,不别大小,故亦占之也。”

冯克城、田晓娜《中国通史全编•西周的文化思想》:“殷商时期使用甲骨文的卜法继续流行。……这一时期使用蓍草的筮法与卜法并用。筮书就是《周易》。当时常先筮后卜,特别在占问国家大事时更是如此。在周人心目中,卜法比筮法更为重要,所问的事越重要,越要采用卜法。这就做‘筮轻龟重’或‘筮短龟长’。”

汉许慎《说文•卜部》:“占,视兆问也。”

段玉裁注:“《周礼•占人》注曰:‘占,蓍龟之卦兆吉凶。’……亦专谓龟卜。”

汉班固《白虎通•蓍龟》:“天子下至士,皆有蓍龟者,重事决疑,亦不自专。《尚书》曰:‘汝则有大疑,谋及卿士,谋及庶人,谋及卜筮。’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亹亹(weiwei伟伟)者,莫善乎蓍龟”,“所以先谋及卿士何?先尽人事,念而不能得,思而不能知,然后问于蓍龟。圣人独见先睹,必问蓍龟何?示不自专也。”

《史记•日者列传》:“自古受命而王,王者之兴何尝不以卜筮决于天命哉!其于周尤甚,及秦可见。代王之入,任于卜者。太卜之起,由汉兴而有。……今夫卜者,必法天地,象四时,顺于仁义,分策定卦,旋式正棋,然后言天地之利害,事之成败。昔先王之定国家,必先龟策日月,而后乃敢代。”

裴駰《集解》:“古人占候卜筮,通谓之‘日者’。”

《史记•龟策列传》:“王者决定诸疑,参以卜筮,断以蓍龟,不易之道也。……夫摓策定数,灼龟观兆,变化无穷,是以择贤而用占焉,可谓圣人重事者乎。周公卜三龟而武王有瘳,纣为暴虐而元龟不占。晋文将定襄王之位,卜得黄帝之兆,卒受彤弓之命。献公贪骊姬之色,卜而兆有口象,其祸竟流五世。楚灵将背周室,卜而龟逆,终被乾溪之败。兆应信诚于内,而时人明察见之于外,可不谓两合者哉。君子谓夫轻卜筮,无神明者,悖。背人道,信祯祥者,鬼神不得其正。故《书》建稽疑,五谋而卜筮居其二,五占从其多,明有而不专之道也。”

汉王充《论衡•卜筮篇》:“俗信卜筮,谓卜者问天,筮者问地,蓍神龟灵,兆数报应,故捨人议而就卜筮,违可否而信吉凶。其意谓天地审告报,蓍龟真神灵也。如实论之,卜筮不问天地,蓍龟未必神灵。有神灵,问天地,俗儒所言也。何以明之?
子路问孔子曰:‘猪肩羊(牛)膊,可以得兆?雚苇藳芼,可以得数,何必以蓍龟?’孔子曰:‘不然!盖取其名也。夫蓍之为言耆也,龟之为言旧也,明狐疑之事,当问耆旧也。’由此言之,蓍不神,龟不灵,盖取其名,未必有实也。无其实则知无神灵,无神灵则知不问天地也。”
⬅ 关于厥阴病的病机问题的探讨 老茶馆 旅沪医话——医案——阴茎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