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黄帝内经》如何运用【阴阳五行】计算地球自转公转运动?

2015-01-12 13:33 楼主
第十四章〈〈素问•三部九候论篇第二十〉〉地球自转公转结合律运用
一、原文内容提要
原文具体运用了自转公转的结合律,值得我们掌握运用。原文中的“天地之至数”可以理解为南北半球冬至夏至的时间数,当然,就包含了轨道度数、经纬度数、经纬度跨度数、角速度数、方位数等等,于是,我结合《周易》的河图与洛书揭示其含义和计算法则。由于我国古人把南半球也说为“南天”,把量角器说为“量天尺”,因此,按实际中国古人测量的、记载的冬至、夏至数字,是我国所处北半球的公转气候、公转轨道状态。本质上揭示的是地球的公转回归周期运动。这些理论很多时候使用八卦符号、结合文字解说,大家不明白八卦符号的含义,看图说话的文字解说就被一代又一代的圣贤解说的离题10万里!3000年!
二、原文计算法则讲解
原文:-令合天道,必有终始,上应天光,星辰历纪,下副四时五行,更贵更贱,冬阴夏阳,以人应之奈何?愿闻其方。岐伯曰:妙乎哉问也!此天地之至数。帝曰:愿闻天地之至数,合于人形、血、气,通决死生,为之奈何?岐伯曰:天地之至数,始于一,终于九焉一者天,二者地,三者人;因而三之,三三者九,以应九野--”
这里是黄帝想知道天地的“至数”的含义,与人体气血相感应,并以此全面决断病人的死亡与生存,这是怎么一回事?
“天地之至数”,按下文的阐释就是:“天地之至数,始于一,终于九焉。一者天,二者地,三者人;因而三之,三三者九,以应九野。”
按王冰的解释是:“至数,谓至极之数也;九,奇数也。故天地之数,斯为极矣。”
按张景岳的理解是:“以天而言岁,则一岁统乎四季,一季流九十日,是天之数九也。以地而言位,则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五位中官,是洛书之九也。以人而言事,则黄钟之数起于九,九而九之,则九九八十一分,以为万事之本。……九数之外是为十,十则复变为一矣,故曰:天地之至数,始于一终于九焉。”这些解释有合理的,就是这里的一季流九十日,就是90天,这是地球公转运动的90天,也被中国古人计算为黄道90度、90日,可是3000年来,后来的中国学者似乎并不知道这是地球公转周期的轨道概念。我认为“至数”是指以地球公转黄道轨道上的 冬至夏至为计算标准的数字地图册、数字地球仪、数字指南针,轨道系统。因为这里强调的是“令合天道,必有终始,上应天光,星辰历纪,下副四时五行,更贵更贱,冬阴夏阳”这里的四时五行就是公转的时间、公转的角速度、公转的位移。“冬阴夏阳”,就是我国的地理气候,北半球的区域气候,指的就是冬至与夏至,在公转轨道上的182.625度转向的计算法则。182.625/2=91.3125度,古人就用九九制会和地上的四方来说明,这就是《周易•系辞》说:“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这是原始的“二进制”法则,最早的二进制文字记载档案,这里的“二进制”是西方人换了一个概念,我是在研究修辞学的时候,发现这是“换称”的修辞手法。本质上就是同一概念上的不同说法。
这是一个球坐标系的全球数字地球仪、全球数字地图册、数字指南针,数字轨道系统,请查阅河图,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27《黄帝内经》如何运用【阴阳五行】计算地球自转公转运动? 老茶馆 29《黄帝内经》如何运用【阴阳五行】计算地球自转公转运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