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金匮伤寒脉之浮缓及病变

2016-10-10 09:56 楼主
脉浮而缓,伤寒金匮俱有。伤寒论辨脉法:阳脉浮大而濡,阴脉浮大而濡,阴脉与阳脉同等者,名曰缓也。阴脉何以与阳脉同等,是由于阳加于阴之所致也。伤寒三阳病有汗而三阴无病,即是阳加于阴,为阴不病的一个见证。(素问)谓:阳加于阴谓之汗。伤寒论太阳篇:伤寒三日,三阳为尽,三阴当受邪 ,其人能食而不呕者,此为三阴不受邪也。何以能食,不呕,即三阴不受邪?论中,谷气有时多谓阳气。因此,能食不呕,即为阳加于阴了。这个机制正是平脉法所谓:谷入于胃,脉道乃行,而入于经,其血乃成。总由脾能为胃行其津液,阴中有阳,三阴才无病。至于阴病的转变,就看阳加于阴,得汗的情况如何而定了。阳明篇: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是为系在太阴,太阴当发身黄,小便自利者,不能发黄,至七八日,大便硬者为阳明病。手足四肢诸阳之本。脉浮而缓,手足自温,为阳得复。阳得复,其阳明,而不愈,阳明病。原先,太阴病七八日,虽暴烦下利必自止,此之暴烦,也是有了阳复的转机。腐秽才得去。
在金匮黄疸病脉证并治篇中:亦有脉浮而缓。如:寸口脉浮而缓,浮则为风,缓则为痹。痹非中风,四肢苦烦,脾色必黄,瘀热以行。此之脉浮而缓,是黄疸病,瘀热发黄的脉象。瘀热发黄,当是有热,因无汗,小便不利,热不得越。如论所说:阳明病,发热汗多,此为热越,不能发黄。但头汗出,身无汗,齐颈而还,小便不利,渴引水浆者,此为瘀热在里,身必发黄。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6-10-10 12:10 2楼
多谢关照
2016-10-10 12:48 3楼
我的观点正好相反.事实上病在阴才是汗出不止的原因所在.很多动则出汗的人候其寸都沉微的.
内经有句话:阴争于内.阳挠于外.魄汗未藏.四逆而起.
阳气注于阴.阴阳平等才能平衡.今阴气少.能承接的阳气变少.造成阳气多.这部分多出来的阳气就是以汗出的形式释放掉.以维持平衡
阳加于阴.就是这个意思.我们运动的时候心脏提供的阳气加快.而阴不变所以就发热汗出
2016-10-10 13:42 4楼
阴阳这东西如果不搞明白,确实饶人。阴有时候是里,有时是下,内,营,血,脏。因为描述概念和范畴不同,所以出现了这对名词。
把阳加之于阴和三阴搅一起,这是不是有点乱?
2016-10-10 13:52 5楼
刘国栋 说:
阴阳这东西如果不搞明白,确实饶人。阴有时候是里,有时是下,内,营,血,脏。因为描述概念和范畴不同,所以出现了这对名词。
把阳加之于阴和三阴搅一起,这是不是有点乱?
我的意思其实是出汗直接的原因是阳气多了.但这仅仅是直接原因.本因涉及多在阴.特别像那种经常出汗的人.汗与泄其实是阳在外与内的两种释放方式.出汗是人体藏不下阳气的表现
2016-10-10 13:57 6楼
第十三刀 说:
我的意思其实是出汗直接的原因是阳气多了.但这仅仅是直接原因.本因涉及多在阴.特别像那种经常出汗的人.汗与泄其实是阳在外与内的两种释放方式.
汗,没津液的人,阳气再足,出不了汗。
至于你说的阴中伏热是汗因,对也不对。伏热必须是在中上之阴,在下之阴有伏热,就走二阴了。
所以这个伏热如果按部位说在阳也不算错。
2016-10-10 14:15 7楼
我觉得你们争论的是两个阶段。
阳加于阴而为汗,如果阴正常,那么阳不断的加之,就是汗出不止;如果阴很少了,阳再怎么加之也是枉然,还是无液以承,所以无汗。当然也有阳虚的无汗等等。
2016-10-10 14:17 8楼
第十三刀 说:
我的观点正好相反.事实上病在阴才是汗出不止的原因所在.很多动则出汗的人候其寸都沉微的.
内经有句话:阴争于内.阳挠于外.魄汗未藏.四逆而起.
阳气注于阴.阴阳平等才能平衡.今阴气少.能承接的阳气变少.造成阳气多.这部分多出来的阳气就是以汗出的形式释放掉.以维持平衡
阳加于阴.就是这个意思.我们运动的时候心脏提供的阳气加快.而阴不变所以就发热汗出
阳加于阴的含义远非如此。
2016-10-10 14:28 9楼
这里有个概念可能己经根深帝固.我无法说服别人.但我的观点还是要说一下.汗是阳气.不要以为水是液体而认为阴.营和卫也是阳气.阴阳以脉分.指实体..阴是脉及这条脉所属的区域.就像河流的流域一样.阳也如此.
在一条河流上建个坝.上流的水就溢出来了.出汗就是这个道理.是在于阴脉不通也.
阴阴都有行气的空间.空间减少而气量不变.就造成气的多余.空间减少其实就是脉络不通
2016-10-10 14:34 10楼
第十三刀 说:
这里有个概念可能己经根深帝固.我无法说服别人.但我的观点还是要说一下.汗是阳气.不要以为水是液体而认为阴.营和卫也是阳气.阴阳以脉分.指实体..阴是脉及这条脉所属的区域.就像河流的流域一样.阳也如此.
在一条河流上建个坝.上流的水就溢出来了.出汗就是这个道理.是在于阴脉不通也.
呵呵,我不这样认为。老子说:万物负阴而抱阳。任何东东都含有阴阳。只是参照物的不同,而表现的属性就不一样。你说的汗是阳气并不准确,因该说阳热附着在汗里面被散出来。卫因是以气为功能表现,所以归属于阳。而营外现就是体液,所以归属于阴。在人体,阴阳是不可分离的,阴阳分离至少也会生病,而“阴阳离决,精神乃绝”!
2016-10-10 14:42 11楼
黄帝曰:营卫之行也,上下相贯,如环之无端,今有其卒然遇邪风,及逢大寒,手足懈惰,其脉阴阳之道,相输之会,行相失也,气何由还?岐伯曰:夫四末阴阳之会者,此气之大络也;四街者,气之径路也。故络绝则径通,四末解则气从合,相输如环。黄帝曰:善。此所谓如环无端,莫知其纪,终而复始,此之谓也。
其实外邪致病的本质都是脉络不通造成的
⬅ 《醉花窗医案》湿热内蕴实而误补(舟车神佑丸桔半枳术丸) 老茶馆 熊继柏:中医看病必备4大技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