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轻重谈

2008-12-19 09:11 楼主
龚士澄

方以合药,剂因用分。七方、十剂及近代自简趋繁之诸多方剂,难以枚举,然其组成与用途之规矩则同也。且先谈轻方、重方和轻剂、重剂。

轻方,与重方相对待,单用奇方或偶方是也。奇方药味合于单数,一指只用一种药物为方;二指方内药物为超过一以上的单数而言。

重方,即奇方偶方并用是也。《素问‧至真要大论):「奇之不去则偶之,是谓重方。」偶方只用两味配合;或方内药物超过二以上的双数。约言之,单用奇方或单用偶方者为轻方;先用奇方,病不去,再用偶方者,为重方(亦含重迭之意)。这都是古人用阴阳奇偶之数,来指导药物配伍分「君、臣、佐、使」(主、辅、佐、引)之规则,如:「君一臣二,奇之制也,君二臣四,偶之制也。」后世医家从临床实践观察到,方药味数或奇或偶,与疗效无关紧要,近已不拘其说,并把重方视为质量重量之重。

夫方者,法也,谓办事之条理也。如对症用药,药虽切中病情,而配伍不规范、无条理,「谓之有药无方」,譬如写字,用笔已工,而配合颠倒;或守一方以治病,方虽良善,而其药有一二味与病情不贴切,「谓之有方无药」,如字形具备,而点画不成。所以古今皆称方剂,以有方始有剂也,即所谓「方以合药」。《医学源流论‧方药离合论》特意指出:「故善医者,分观之而无药弗切于病情,合观之而无方不本于古法。.而不然者,偶或取效,隐患必多。」

药经配合而成者曰剂,如方剂。方剂有丸、散、膏、丹、汤、酒、锭等等之不同,则称剂型,即方剂之形式。皆分别便于发挥各自的治疗作用也,故曰「剂因用分」。唐‧陈藏器《本草拾遗》提出宣、补、泄、轻、重、滑、涩、燥、湿十剂之说,近世言方剂者仍宗之。

轻剂作用:①轻可去实,如麻黄、桂枝、桑叶、菊花之类。例如风寒在表,发热恶寒,头身骨节疼痛,无汗而喘,须轻开肌表以祛邪,用麻黄汤。②轻清治上,例如太阴风温,但咳,身不甚热,微渴者,须用辛凉轻剂桑菊饮轻解上焦之邪,所谓「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也」。

重剂作用:①重可镇怯,如龙骨、牡蛎、磁石、朱砂之类。例如伤寒,火逆惊狂,起卧不安,汗出肢冷,须镇惊安神,用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②镇摄浮阳,例如心悸失眠,耳鸣耳聋,视物昏花,及癫痫,须用磁朱丸,所谓「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也」。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药略》选析 老茶馆 药证不切终误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