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瘦燕针灸医案(三)

2010-11-29 23:32 楼主
11.陆瘦燕针灸医案·肾阳虚阳萎篇

王某某 男 48岁 干部 黄路人民公社
初诊:1965年8月17日
患者于1947年参加解放战争,常期俯卧湿地,受寒湿之邪侵袭,渐觉腰背痠痛,四肢无力,小便带白色,有时白块涩痛,头痛头昏,解放后,经中西医治疗,未能彻底痊愈。1959年又患阳萎,小便不能控制。久治不愈,而来就诊。诊得舌淡脉软,此系寒湿之邪侵袭,肾阳困顿,精气虚寒而致,治当用灸法祛寒温阳,补肾益元。
处方:1.关元(灸)中极(灸)2.肾俞(灸)3.命门(灸)腰俞(灸)
治法:以上三方,轮流施灸,艾柱如麦粒大,每穴七壮。灸治六次,阳萎痊愈,诸恙悉减,精神充沛。次年来院诊治他病,据称阳萎之症已愈。
按:《素问·骨空论》曰:“督脉者,起于少腹一下骨中央,女子入系延孔……其男子循茎下至纂”。本例病者,久受寒湿阴霾之邪,侵袭腰脊督脉之经,督阳为阴邪所困,久之命门之火渐衰,精气虚寒,以致阳事不用。陆师选用灸法以温经散寒、兼以补阳。首取关元、中极、灸藏精之处(关元、中极位当丹田,乃男子藏精之处),以祛精寒,;次灸命门,以补真火,灸腰俞以暖玉房俞(本穴位在二十一椎节下间,夹白环俞中央。白环俞又名玉房俞,气通玉房。古代炼丹家有“精藏于玉房”之称,五脏之俞,皆本于太阳而应于督脉,故灸腰俞亦有温暖玉房的功效)。二穴同灸,祛散督脉寒湿之邪。三灸肾俞以补肾益阳,裨能生化真阴。故六诊而诸恙若失,精神充沛而获愈。

12.陆瘦燕针灸医案·情志伤肾阳萎篇

缪某某 男 30岁 军人 门诊号81909
初诊:1964年10月11日
阳事不举,性欲减退已三年,四肢怯冷,容易感冒,病系受惊恐而起,经曰“恐伤肾”,肾气受伤,元阳亏虚,以致阳萎,切脉小弦,舌苔薄滑,治拟益肾培元,温胆补火。
处方:1.然谷(补,双)三阴交(补,双)太溪(补,双)胆俞(补,双)命门(补)
2.气海(补)关元(补)大赫(补,双)
以上二组轮流间日使用,1.方用针刺,施提插补泻,然后施烧山火法,2.方用银针施补法后,针尾烧艾七壮。共治十二次,停诊后二月,陪家属来院治病,告称已基本痊愈。
按:本例患者,惊恐伤肾,元阳亏虚,胆怯精却,而致玉茎不举,旁道废绝,陆师在1.方中取然谷施烧山火,以益肾阳,取命门以补真火,兼三阴交、太溪,俱是补肾益精之穴,加胆俞补之,以温胆怯惊。2.方中用温针刺气海、关元固本培元之法,大赫为足少阴、冲脉之会,补此统补冲、任、督三脉。故针治十二次而收效。

13.陆瘦燕针灸医案·气滞血瘀痛经篇

奚某某 女 20岁
经前少腹疼痛,经行紫黑,胸肋刺痛,脉之关尺俱涩,此乃肝失条达,气郁血瘀而致,拟舒肝理气。
处方:期门(泻,双)归来(泻,双)急脉(泻,双)曲骨(泻)三阴交(泻,双)
手法:捻转。留针15分钟,曲骨用盘法。
针治一次痛减,三次痊愈。
按:痛经之症,原因甚多,先贤朱丹溪曾有“将行作痛者,气之郁也;行后作痛者,气血虚也”的论述。盖妇女善病肝郁,木失条畅,则气易滞,气滞则必血瘀作痛。本例患者,脉来涩滞,是气结之象,胸肋刺痛,是肝失条达之征,经行紫黑,是气滞血瘀而致。陆老审症求因,为泻期门、急脉,以疏厥阴之气;曲骨是任脉、足厥阴之会,亦有疏肝而利冲任之功,施用盘法以和少腹之气;泻三阴交,统调肝、脾、肾三经,佐以归来,统是妇科调经的经验要穴。故治之痛减而愈。

14.陆瘦燕针灸医案·气郁痰扰心悸篇

李某某 男 50岁 商人
因事业失败,抑郁寡欢,久之得心悸之症,时时悸动,惕惕不能安寐,面色潮红,两脉尺部细弱,寸脉动甚,此气郁而生痰火,干扰心君,神气失宁而致,治拟宽胸解郁,豁痰宁神。
处方:心俞(泻,双)巨阙(泻)关元(补)内关(泻,双)丰隆(泻,双)行间(泻,双)
手法:提插补泻,行气法
以上诸穴,内关穴行泻法后施行气法,使气行至胸中,心俞用阴中隐阳法,余穴均用提插补泻。三诊而心悸大减,不复恐怖,连诊一月而愈。
按:《内经》云:“二阳之病,发心脾。”又云:“思想无穷,所愿不得,”皆是郁证之病因。郁之既久,化火生痰,内耗阴血,痰因火动,则干扰心君,血不养心,则神气不守,以致筑筑而动,惕惕不能安寐。陆师取内关,巨阙,宽胸以解郁,兼以宁心。盖心为五脏六腑之主,若心情怡畅,则诸郁不生,培行间泻之以疏肝郁,此木火同治之法。内关施行气法,行气至胸膈,能收功于顷刻,对此手法陆师有独到心得(详见前导气手法研究专文)。取心俞施阴中隐阳之法,先邪有余之气火,后补之以敛虚阳。补关元益精气,使能上济于心,泻丰隆降痰浊,俾无扰于心君。故三诊而悸减,一月而痊愈。

15.陆瘦燕针灸医案·心阳亢盛心悸篇

韩某某 女 30岁 职员 龙华门诊卡18317
初诊:1963年8月7日
四肢关节痹痛十余年,手指不能弯曲,脊椎疼痛尤甚,近来心悸,胸痞气急,面跗浮肿,脉来濡细数,舌绛苔薄。此系风湿之邪流走关节,迁延不愈,脏腑受累所致。治拟镇心宁神,蠲痹宣络。
处方:内关(泻,双)郄门(泻,双)手三里(泻,双)合谷(泻,双)足三里(补,双)太冲(泻,双)大椎(泻)大杼(泻,双)
手法:捻转补泻
二诊:1963年8月9日,针刺后心悸较宁,睡眠尚酣,唯四肢酸软,不耐久坐,精神疲乏,脉濡细而数,舌绛苔薄,治拟原方出入。
处方:内关(泻,双)郄门(泻,双)手三里(泻,双)合谷(泻,双)足三里(泻,双)太冲(泻,双)
手法:捻转提插补泻
三诊:1963年8月12日,心悸已宁,胸痞亦缓,四肢及背部酸痛好转,治已见效,此陈年宿疾,需缓图之,以冀巩固,脉弦细而数,苔薄滑,治宗前法。续治三次病愈而停治。
按:《素问·痹论》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又曰:“五脏皆有合,病久而不去,内舍于其合也”。此例患者久病痹痛,四肢脊背酸楚,延已十年有兹,病久不治,风湿之邪内侵脏腑,干扰心神,以致君主失宁,筑筑而动。脉数舌绛,心君虚阳亢盛之象。陆师施以镇心宁神,蠲痹宣络,标本兼治之法。取内关手厥阴之络穴,郄门手厥阴之郄穴,泻之以宣通心气而镇浮阳,取合谷、太冲、手足三里以疏通手足之经络,取大椎、大杼以宣行脊背之经气,又以痹者,闭也,是经络不通导致之疾,故陆师采用疏导营卫之捻转补泻手法,多年旧疾,六诊基本控制,疗效甚为显著。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陆瘦燕针灸医案(二) 老茶馆 陆瘦燕针灸医案(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