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教授”以怨报德误中医

2011-03-10 08:52 楼主
“王教授”以怨报德误中医
曹东义
河北省中医药研究院
邮编:050031 电话:0311—85363982、电子信箱:caodongyi58@sohu.com

近读网络里署名“王教授”的长篇网文《我负中医,中医负我》,引起我深刻思考。“王教授”自认为学了一辈子“中医理论”,用“中医理论”当了一辈子中医生,教了30多年的“中医理论”,年近退休才弄懂“中医理论”是怎么回事。他希望留一个“时间囊”,把他这个教授的“真知灼见”留在世界上,慢慢地发酵,产生深远的历史影响,并且很自信地夸口可以“任人评说”。其来势之汹汹,对中医理论杀将过来,好像“来者不善”,是一匹害群老马。
中医事业经历了2006年反中医思潮,促使人民大众正确认识中医,国家加大了对中医事业的扶持力度,出台了振兴中医的系列政策。中医药文化正在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一个中医药走向世界、走向伟大复兴的时刻即将到来,这时出现“王教授”这样的噪音,而且打着“中医教授”的旗号反中医,其不良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任何有责任感的中医,对中医理论有所了解的人,都应该严肃对待这件事,防止他误导民众,防止他为别有用心反中医的人提供炸药、炮弹,混淆视听,欺骗大众。
但是,拨开画皮来看,他只是一个“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反中医卧底”,伎俩粗俗不堪,作为一个反面教员,“王教授”还是勉强可以胜任的。
中医误了“王教授”什么事?
“王教授”自称19岁进入中医学院,成了一名中医的大学生,经过实习、工作,留校任教,一步一步地晋升为“教授”,应该说“功成名就”了。他的境遇,比起那些一辈子在农村、在基层,运用中医药理论、方法,为群众诊治疾病,排忧解难的基层中医,可以说有很大的不同。
像“王汤药”那样的基层中医,经济收入非常微薄,学术职称、生活待遇,都比不上“王教授”。更何况很多基层的中医,学中医比王教授不晚,理论认识比王教授深刻,疗效更是王教授无法可比,但是他们由于身在基层,始终是“赤脚医生”,连行医资格也没有被授予,六七十岁了一直“赤着脚当中医”。这样的“民间中医”却对中医一腔热情,大声疾呼捍卫中医。他们的口号是:“中医助我,我助中医!”
“王教授”认为“中医负我、中医误我”,无非是在市场经济到来的时刻,得了红眼病,把发财多的、当官大的人与自己比,认为自己太失落了。尽管中医给了他名分,给了他社会地位,给了他为人师表的讲台,但是没有让他大红大紫,发大财、升大官,所以退休之后,连呼“中医负我、中医误我!”这样的教授,其思想境界之低,实在可悲可叹!
一辈子没学懂中医理论
“王教授”是个有心人,一进中医的校门,就爱问“为什么”?这是一个好习惯,也是很多有出息的人走过的道路。但是,他评价中医理论的标准,是西医的解剖实证,这就像一个足球爱好者,来学习篮球比赛,他不接受篮球的规则,脑子里总是用足球标准问“为什么”,上看下看,左看右看,都不顺眼。这样的人学习篮球,肯定不会成为一个好的篮球运动员。
学习中医也是一样,如果脑子里总是装着西医的解剖,经常用细胞、细菌、化学分析、物理定量来学习中医,就好像用显微镜看天象,什么中医知识也学不会,而且一辈子入不了中医的门。
中医是一座座高山,而且由很多山峰所组成,不进行艰苦的攀登,就无法领略各个山峰的美丽风光。《内经》的智慧,《伤寒论》的规则,金元四大家的高论,温病四大家的创新,都在各自的山峰上争奇斗艳,令人留恋忘返。
“王教授”始终在各个山脚下转悠,听回来的人说说故事、见闻,某某划伤了,某某遇上了雷电,某某遭遇了洪水泥石流,他认为各个山峰都是险峰,时刻会吞噬人的生命。他既怕苦又怕累,徘徊在山脚下,一辈子没有上过山。所以,他根本不懂中医理论,只不过在县医院工作时跟着西医大夫学习了一些“现代医学知识”,如饥似渴地吸吮,对帮助他的西医感激涕零。
读书不求甚解自误误人
为了说明“王教授”做学问之浅薄,我们必须大段地引用他的“文章”,他说:
据《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所载,“扁鹊以其言饮药,三十日,视见垣一方人,以此视病,尽见五脏症结,特以诊脉为名耳”。扁鹊是按照“非人”长桑君的传授用“上池水”服其“禁方”“怀中药”三十天,就能看得见墙垣另一边的人,凭这神力看病,能尽见五脏症结,为什么扁鹊却“特以诊脉为名耳”?以诊脉为名作幌子骗人!扁鹊真能“望而知之”犹如神仙?史载齐桓公、赵简子、虢太子、秦武王这些人时空相距四百余年,难道扁鹊是活了400多年的神仙? 仓公又真能如同相命先生般知晓他人的死法?据《华佗传》所记,华佗真能开腹剖肠?当时真有全身麻醉剂“麻沸散”吗?写《伤寒论》的张仲景到底是“留神医药”的医生还是“余宿尚方术”、“精究方术”的方士?〔见张仲景:《伤寒论序》〕。经络又是怎样发现的?是“内景返观”吗?确有其事?〔见李时珍:《奇经八脉考》〕……。那《抱朴子•至理篇》中所罗列的“越人救虢太子於既殒,胡医活绝气之苏武,淳于能开颅以理脑,元化能刳腹以澣胃,文挚愆期以瘳危困,仲景穿胸以纳赤饼”等事,连作者葛洪都认为“此医家之薄技,犹能若是,岂况神仙之道,何所不为?”都是假设,不能当真!整天不厌其烦地在这些近乎神话般的故事中兜圈子,既无观察依据,更无实验证据,值吗?难道仅听其言,就信其行?没有确凿的证据就不应当信以为真!
扁鹊是第一位被记载于史册的医学家,司马迁进行过考证。当然,《史记•扁鹊传》中也保留了一些民间传说。只要认真考辨,就不难知道历史的真相。笔者主编的《神医扁鹊之谜》(1996年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是“扁鹊侵越人生平事迹研究”的科研报告。通过考证,可以证明扁鹊生活于春秋末期,是第一位民间中医,能四诊合参,最擅长脉诊。各种记载出现错误,是文献资料在历史流传过程之中传抄所致,扁鹊绝对不是一个虚构的人物,他也不是活了400多年的神仙。司马迁没错,错的是不善于读书的后人,尤其是“王教授”这样的“尽信书”的书呆子。
华佗的时代,战争不断,外伤破肚的战士不少,战伤救护是医生的天职,久而久之,探索开腹、疗病,也不是不可能。难道世界上第一例开腹手术一定会出在外国?当时人写的《三国志》、《后汉书》的“华佗传”就是凭空杜撰的?我们奉劝“王教授”,切不可处处“以己度人”,把古人说得都和他一样不诚实。
张仲景是医生还是术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的《伤寒杂病论》的确指引历代中医学家,诊治疾病、积累经验,挽救过无数患者的性命,而不是像他“王教授”那样,张仲景的方子也没学会,什么病也治不好,然后回过头来说“中医负我”。
经络是怎样发现的?这的确是一个科学问题,有各种经过深入思考、研究之后的科研学说。但是像“王教授”那样,用解剖的方法找经络,的确见不到经络的结构,也不可能知道经络是什么具体的组织。
扁鹊治虢太子尸厥,不仅记载于《史记》,而且还见于很多历史书籍之内,因为他们都相信这是真实的,也是可能的,不能因为自己不信,就猜想别人都说谎,不能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低级错误。
开颅手术,不仅中国古代有,外国也有,考古发现的中国古代的开颅手术,在5000年之前就成功了,相关资料只要在网上一查就可以知道。
文挚舍己救人,治疗齐闵王的忧郁症,不仅记载于历史,而且,华佗吸收了文挚的教训,治疗郡守的病时,就保护了自己,没有像文挚那样以身殉职。
葛洪的文笔虽然有文学加工的夸张成分,但绝对不像“王教授”这样想当然地张口就说古人“都是假设,不能当真。”
不会看病终成“背叛中医”
“王教授”进中医的门,可谓时间不晚,但是始终都没有找着感觉,更提不上用中医药为人民大众治病救命了。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糊弄病人、应付学生。他说:
困惑,从学习中医的学生时代开始,到从事中医工作当上中医师、中医教师一直悬绕在心头。至今退休了,仍惑而不解、惑而求解,不断地求索。当中医师遇上的多是些小伤、小病,一些大伤、大病、急危重症自己确实也处理不了,连病家也都知道中医没多大能耐而会主动去找西医,真要找上门来的也多是西医认为没什么病或者已经没什么办法的绝症了。中医的疗效虽有一些,但多侧重于症状的缓解,且多是个人直接经验的个案,不能举一反三,无法重复,疗效评价标准更是因人而异。情势紧急起来,人命关天,“传统”解决不了,只好求助于“现代”了,因而这“科班出身的中医”也就成了“三、四流的西医”。这还得感谢那些年县医院西医同事们的教导和帮助,以及病房、门诊、值班室的轮番磨练,由于有了西医的临床实践,因而对中医的偏狭就更生敏感。当中医教师就更不容易了,且不说自圆己说,课堂上讲着讲着,有时连自己也失去信心。说真的,至今我仍无法讲清楚“恶风”与“恶寒”的区别,不都是患者发烧時所出现“怕冷”的自我感觉嘛,还会起鸡皮疙瘩呢!
这就是“王教授”对中医的体悟。他教了一辈子中医,连恶风与恶寒也分辨不清,看病没疗效,有事就借助于西医、西药,自认为就是一个“三四流的西医”,而且越依赖西医,中医的本事越得不到提高,自己掌握的中医技术逐渐“废用性萎缩”,坚硬的西医假肢代替了他本来的皮脉筋骨肉,既走不快,更不能奔跑腾跳,他不从自身找原因,反而认为坚硬的假肢比本来的肉身好。
“王教授”在心理上,已经对中医感到失望和厌倦,自然就不会把心血花在钻研中医业务上,辨证论治的水平一直停留在刚入门的基础上。甚至因为厌恶自己的身份,成了“身在曹营心在汉”的“西医卧底”、“反中医卧底”,专门找中医的毛病、缺点。他不是为了提高自己的中医水平而学习,而为了批判中医理论而整材料。
因此,在“王教授”的文章里,既有对余云岫的赞美,也有对中南大学“张教授”攻击中医的羡慕,他实际上已经完全站在反中医的角度来谈论中医。也许正因为如此,他长达数万言的网络文章,才取名《我负中医,中医负我》。
“王教授”不仅辜负了中医的培养、中医给他的教育岗位、中医给他的最高职称,而且他这一个“反水”的“回马老枪”,的确让中医界猝不及防,受损失不小。
因此,我们可以说“王教授”说的“我负中医”货真价实,丝毫不假;而他说的“中医负我”,那只是他个人“恩将仇报”的不当行为。
古人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王教授”退休六载,一身轻松的他要给历史留一个“时间囊”,要充分表现一番。这个“过来人”的热情可嘉,只是他的方法、观点都是谬误重重。正是那句话:“人不可貌相”,“王教授”年龄虽已界老年,但是比余云岫的儿子还小很多岁,在反中医的阵营里也算不上老资格;他入门学习中医的时间不短,而学问却这般幼稚,这也是100年来中医教育失误的具体体现。
2011、2、24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1-03-10 23:13 2楼
读过曹先生的几篇文章,知道先生为中医的发展和振兴,作出很多的努力。
希望先生多来论坛发表大作,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学习中医。
2011-03-11 08:09 3楼
从某中角度说,我支持王教授

没搞懂中医的中医教授,也许还有张教授,李教授,,,,等等,王教授说出来,至少是‘真诚’的,而张教授、李教授心里明明没搞懂,却貌似很懂,其害更大..
2011-03-12 09:29 4楼
好多工作中都不乏滥竽充数之人,见怪不怪,这个倒也没什么,关键的问题是充个数倒也就罢了,但不能不懂装懂乱谈一通,这就不是错上加错的事了,而是罪该万死。“王教授”的所为,就属于这种。中医的队伍里有这种人,真是一大悲哀。
曹老师敢言,且有理有据的层层揭,保护中医之心明也。
2011-03-12 10:23 5楼
这王教授难道不知道他的祖祖宗宗是用着中医吃着中药才延续了他这样的子子子孙孙吗?悲哀~!
2011-03-12 14:20 6楼
自己蠢,却怪中医学不行。
⬅ 葛根湯合苓桂术甘湯加减鼻炎案 老茶馆 试论现阶段中医的“三大流派”与未来走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