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大全

心经 胃经 脾经 大肠经 肾经 肺经 肝经 膀胱经 胆经 三焦经 小肠经 心包经
根茎 茎木 全草 果实种子 矿物 动物 其他部位
共有1941味药材
🌿贯众 ➡ (毛蕨根的别名)
  • 药材基源:为鳞毛蕨科植物密鳞耳蕨的根茎。
  • 清热解毒;止血;杀虫;预防流感;麻疹。主吐血;便血;月经过多;痢疾;肠道寄生虫病
  • 根茎 茎木
🌿水蜡 ➡ (糯米条的别名)
  • 药材基源:为忍冬科植物糯米条的茎叶。
  • 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主湿热痢疾;痈疽疮疖;衄血;咳血;吐血;便血;流石破天惊;跌打损伤
  • 茎木
🌿凤尾草 ➡ (井边草的别名)
  • 药材基源:为凤尾蕨科植物粗糙凤尾蕨的根茎或全草。
  • 清热利湿;活血消肿。主痢疾;腹泻;水肿;肝炎;胆囊炎;喉痹;泌尿系感染;痈肿疮毒;风湿痹痛;跌打肿痛;骨折
  • 大肠经 肝经 膀胱经 根茎 茎木 全草
🌿野苋菜 ➡ (刺苋菜的别名)
  • 苋科苋属植物刺苋Amaranthus spinosus L.,以全草或根、茎、叶入药。夏秋采挖,分别晒干备用。
  • 清热利湿,解毒消肿,凉血止血。用于痢疾,肠炎,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痔疮便血;外用治毒蛇咬伤,皮肤湿疹,疖肿脓疡。
  • 根茎 茎木 全草
🌿金荞麦 ➡ (野荞麦的别名)
  • 蓼科荞麦属植物天荞麦Fagopyrum dibotrys (D. Don)Hara.,以根状茎入药。秋季挖根,晒干。
  • 清热解毒,活血散淤,健脾利湿。用于咽喉肿痛,肺脓疡,脓胸,肺炎,胃痛,肝炎,痢疾,消化不良,盗汗,痛经,闭经,白带;外用治淋巴结结核,痈疖肿毒,跌打损伤。
  • 根茎 茎木
🌿山豆根 ➡ (西南槐树的别名)
  • 豆科西南槐树Sophora mairei Pamp.,以根、茎入药。
  • 根:清热除湿,活血化瘀。劳伤:根1两,泡酒服。水泻:根5分,磨水服。茎:截疟。
  • 根茎 茎木
🌿野梨 ➡ (豆梨的别名)
  • 蔷薇科豆梨Pyrus calleryana Decne.,以叶、枝、根、果实入药。
  • 根、叶:润肺止咳,清热解毒。主治肺燥咳嗽,急性眼结膜炎。用量0.5~1两。果实:健胃,止痢。用量0.5~1两,外用适量。
  • 根茎 茎木 果实种子
🌿血参 ➡ (补血薯的别名)
  • 药材基源:为薯蓣科植物七叶薯蓣的块茎。
  • 化瘀止血;消肿止痛。主肺劳咳血;肝脾肿大;痛经;产后腹痛;跌打损伤
  • 茎木
🌿状元红 ➡ (百两金的别名)
  • 为紫金牛科植物百两金的根及根茎。全年可采,以秋冬季较好,采后洗净鲜用或晒干。
  • 清热,祛痰,利湿。治咽喉肿痛,肺病咳嗽,咯痰不畅,湿热黄疸,肾炎水肿,痢疾,白浊,风湿骨痛,牙痛,睾丸肿痛。①《本草图经》:"治壅热咽喉肿痛,含一寸许咽津。晒干用,治风涎。"②《分类草药性》:"治风湿筋骨疼痛。"③《天宝本草》:"治咽喉红肿,火牙肿疼。"④《福建中草药》:"清热利湿。治湿热黄疸,痢疾,白浊,睾丸肿大坠痛,秃疮,疥癣。"⑤江西《中草药学》:"消肿,祛痰。"
  • 根茎 茎木
🌿龙船花
  • 茜草科龙船花属植物龙船花Ixora chinensis Lam.,以根、茎及花入药。根、茎全年可采,洗净切片晒干或鲜用。夏季采花,晒干。
  • 散瘀止血,调经,降压。根、茎:肺结核咯血,胃痛,风湿关节痛,跌打损伤。花:月经不调,闭经,高血压。
  • 肝经 根茎 茎木
🌿南沙参 ➡ (沙参的别名)
  • 为桔梗科沙参属植物四叶沙参Adenophora tetraphylla (Thunb.) Fisch.[A. berticillata (Pall.) Fisch.]、杏叶沙参A. axilliflora Borb [A. stricta Miq.]或其同属植物,以根入药。秋季刨采,除去地上部分及须根,刮去粗皮,即时晒干。
  • 清热养阴,润肺止咳。主治气管炎,百日咳,肺热咳嗽,咯痰黄稠。
  • 胃经 肺经 根茎 茎木
🌿凤凰蛋 ➡ (肾蕨的别名)
  • 骨碎补科肾蕨属植物肾蕨Nephrolepis cordifolia (L.)Presl,以全草或块茎入药。全年可采,洗净晒干或鲜用。
  • 清热利湿,宁肺止咳,软坚消积。用于感冒发热,咳嗽,肺结核咯血,痢疾,急性肠炎,小儿疳积,中毒性消化不良,泌尿系感染;外用治乳腺炎,淋巴结炎。
  • 胃经 肾经 肝经 小肠经 茎木 全草
🌿红钉耙藤
  • 为毛茛科植物短尾铁线莲的茎叶。全年可采。
  • 除湿热,利小便。
  • 肝经 膀胱经 茎木
🌿黑血藤
  • 豆科黑血藤Mucuna castanea Merr.,以老茎入药。
  • 清肺热,止咳,舒筋活血。主治肺燥咳,咳血,腰膝酸痛,月经不调,贫血,萎黄病。
  • 肾经 肝经 茎木
🌿观音菜 ➡ (紫背菜的别名)
  • 菊科土三七属植物紫背菜Gynura bicolor (Roxb.) DC.,以全草或茎、叶入药。全年可采。因茎、叶富含水汁,难以晒干,一般多鲜用。
  • 凉血止血,清热消肿。用于咳血,血崩,痛经,血气痛,支气管炎,盆腔炎,中暑,阿米巴痢疾;外用治创伤出血,溃疡久不收口,疔疮痈肿,甲沟炎。
  • 茎木 全草
🌿赶山鞭 ➡ (支柱蓼的别名)
  • 为蓼科蓼属植物支柱蓼Polygonum suffultum Maxim.,以根状茎入药。秋季采挖,洗净,切片,晒干备用。
  • 收敛止血,止痛生肌。用于跌打损伤,外伤出血,便血,崩漏,痢疾,脱肛。
  • 根茎 茎木
🌿山木通 ➡ (红钉耙藤的别名)
  • 为毛茛科植物短尾铁线莲的茎叶。全年可采。
  • 除湿热,利小便。
  • 肝经 膀胱经 茎木
🌿紫菘 ➡ (莱菔的别名)
  • 为十字花科植物莱菔的新鲜根。冬季挖取鲜根,去茎叶,洗净。
  • 消积滞,化痰热,下气,宽中,解毒。治食积胀满,痰嗽失音,吐血,衄血,消渴,痢疾,偏正头痛。①《别录》:"主利五脏,益气。"②《唐本草》:"散服及炮煮服食,大下气,消谷,去痰癖;生捣汁服,主消渴。"③孟诜:"甚利关节,除五脏中风,练五脏中恶气。"④《四声本草》:"凡人饮食过度,生嚼咽之便消,亦主肺嗽吐血。"⑤《食性本草》:"行风气,去邪热气。""花:明目。"⑥《日华子本草》:"能消痰止咳;治肺痿吐血;温中,补不足,治劳瘦咳嗽,和羊肉、鲫鱼煮食之。"⑦《日用本草》:"宽胸膈,利大小便。熟食之,化痰消谷;生啖之,止渴宽中。"⑧汪颖《食物本草》:"生捣服,治噤口痢。"⑨《本草会编》:"杀鱼腥气,治豆腐积。"⑩《纲目》:"主吞酸,化积滞,解酒毒,散瘀血,甚效。末服治五淋;丸服治白浊;煎汤洗脚气;饮汁治下痢及失音,并烟熏欲死;生捣涂打扑、汤火伤。"⑾《本草求真》:"解附子毒。"⑿《随息居饮食谱》:"治咳嗽失音,咽喉诸病;解煤毒、茄子毒。熟者下气和中,补脾运食,生津液,御风寒,已带浊,泽胎养血。"
  • 心经 胃经 脾经 肺经 根茎 茎木
🌿竻藕 ➡ (竻慈姑的别名)
  • 为天南星科植物刺芋的根茎。夏、秋采收,洗净,晒干或切片晒干。
  • 清热,利尿,解毒。治热病口渴,肺热咳嗽,小便黄赤,皮肤热毒。①《岭南采药录》:"解毒。烂头、烂脚,煎水洗之;小儿胎毒、烂肉,煎水洗及为末掺之。"②《陆川本草》:"消炎,解毒,利尿。治身热、口渴,头痛,小便黄赤,一般热性病。"③《南宁市药物志》:"清热利尿,消肿散瘀。治肺热咳嗽,肠胃热毒,小便亦热,营养性浮肿。"
  • 心经 肺经 膀胱经 根茎 茎木
🌿萝白 ➡ (莱菔的别名)
  • 为十字花科植物莱菔的新鲜根。冬季挖取鲜根,去茎叶,洗净。
  • 消积滞,化痰热,下气,宽中,解毒。治食积胀满,痰嗽失音,吐血,衄血,消渴,痢疾,偏正头痛。①《别录》:"主利五脏,益气。"②《唐本草》:"散服及炮煮服食,大下气,消谷,去痰癖;生捣汁服,主消渴。"③孟诜:"甚利关节,除五脏中风,练五脏中恶气。"④《四声本草》:"凡人饮食过度,生嚼咽之便消,亦主肺嗽吐血。"⑤《食性本草》:"行风气,去邪热气。""花:明目。"⑥《日华子本草》:"能消痰止咳;治肺痿吐血;温中,补不足,治劳瘦咳嗽,和羊肉、鲫鱼煮食之。"⑦《日用本草》:"宽胸膈,利大小便。熟食之,化痰消谷;生啖之,止渴宽中。"⑧汪颖《食物本草》:"生捣服,治噤口痢。"⑨《本草会编》:"杀鱼腥气,治豆腐积。"⑩《纲目》:"主吞酸,化积滞,解酒毒,散瘀血,甚效。末服治五淋;丸服治白浊;煎汤洗脚气;饮汁治下痢及失音,并烟熏欲死;生捣涂打扑、汤火伤。"⑾《本草求真》:"解附子毒。"⑿《随息居饮食谱》:"治咳嗽失音,咽喉诸病;解煤毒、茄子毒。熟者下气和中,补脾运食,生津液,御风寒,已带浊,泽胎养血。"
  • 心经 胃经 脾经 肺经 根茎 茎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