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大全

心经 胃经 脾经 大肠经 肾经 肺经 肝经 膀胱经 胆经 三焦经 小肠经 心包经
根茎 茎木 全草 果实种子 矿物 动物 其他部位
共有1941味药材
🌿山葡萄 ➡ (山藤藤秧的别名)
  • 为葡萄科葡萄属植物黑水葡萄Vitis amurensis Rupr.,以根、藤、果实入药。秋季采根及果实,夏季采藤,晒干。
  • 根、藤:祛风止痛。用于外伤痛,风湿骨痛,胃痛,腹痛,神经性头痛,术后疼痛。果:清热利尿。用于烦热口渴,尿路感染,小便不利。
  • 胃经 肝经 根茎 茎木 果实种子
🌿黄姜 ➡ (盾叶薯蓣的别名)
  • 薯蓣科薯蓣属植物盾叶薯蓣Dioscorea zingiberensis C. H. Wright,以根状茎入药。春秋采挖,去净泥土,晒干。
  • 解毒消肿。用于痈疖早期未破溃,皮肤急性化脓性感染,软组织损伤,蜂螫虫咬。
  • 根茎 茎木
🌿石莲 ➡ (石仙桃的别名)
  • 为兰科石仙桃属植物石仙桃Pholidota chinensis Lindl.,以假鳞茎或全草入药。全年可采,鲜用或开水烫后晒干备用。
  • 清热养阴,化痰止咳。用于肺热咳嗽,肺结核咳血,淋巴结结核,小儿疳积,胃、十二指肠溃疡;外用治慢性骨髓炎。
  • 肾经 肺经 茎木 全草
🌿虎刺 ➡ (刺蓬花的别名)
  • 为大戟科植物铁海棠Euphorbia milii Ch.des Moulins的茎叶。全年可采,晒干或鲜用。
  • 排浓,解毒,逐水。用于痈疮、肝炎、大腹水肿。
  • 茎木
🌿黄栌
  • 为漆树科黄栌属植物黄栌Cotinus coggyria Scop.,以根、树枝及叶入药。根随时可采;夏季枝叶茂密时砍下枝条,摘下叶,分别晒干。
  • 清热解毒,散瘀止痛。根、茎:用于急性黄疸型肝炎,慢性肝炎(迁延性肝炎),无黄疸肝炎,麻疹不出;叶:用于丹毒、漆疮。
  • 根茎 茎木
🌿粉葛 ➡ (葛根的别名)
  • 本品为豆科植物野葛Pueraria lobata (Willd.)Ohwi或甘葛藤Pueraria thomsonii Benth.的干燥根。秋、冬二季采挖,野葛多趁鲜切成厚片或小块;干燥;甘葛藤习称“粉葛”,多除去外皮,用硫黄熏后,稍干,截段或再纵切两半,干燥。
  • 解肌退热,生津,透疹,升阳止泻。用于外感发热头痛、项背强痛,口渴,消渴,麻疹不透,热痢,泄泻;高血压颈项强痛。
  • 胃经 脾经 根茎 茎木
🌿红葱
  • 鸢尾科红葱Eleutherine americana Merr. ex K. Heyne (E. plicata Herb.),以全草、鳞茎入药。
  • 清热解毒,散瘀消肿,止血。风湿性关节痛:鲜全草水煎外洗。跌打肿痛,疮毒:鲜鳞茎捣烂外敷。吐血,咯血,痢疾,闭经腹痛:鲜全草0.5~1两,水煎服。
  • 茎木 全草
🌿竹芋
  • 竹芋科竹芋Maranta arundinacea L.,以块茎入药。
  • 清肺,利尿。主治肺热咳嗽,小便赤痛。
  • 肺经 膀胱经 茎木
🌿春柳 ➡ (柽柳的别名)
  • 为柽柳科植物柽柳,桧柽柳或多枝柽柳的细嫩枝叶。4~5月花未开时,折取细嫩枝叶,阴干。
  • 疏风,解表,利尿,解毒。治麻疹难透,风疹身痒,感冒,咳喘,风湿骨痛。①《纲目》:"消痞,解酒毒,利小便。"②《东医宝鉴》:"主疥癣及一切恶疮。"③《本草备要》:"治痧疹不出,喘嗽闷乱。"④《本经逢原》:"去风;煎汤浴风疹身痒效。"⑤《现代实用中药》:"治关节风湿。"
  • 心经 胃经 肺经 肝经 茎木
🌿半碗水 ➡ (包袱七的别名)
  • 小檗科包袱七Dysosma difformis (Hemsl. et Wils.) T. H. Wang,以根状茎及根入药。
  • 散风祛痰,解毒。
  • 肺经 肝经 根茎 茎木
🌿美人蕉
  • 美人蕉科美人蕉属植物美人蕉Canna indica L.,以根状茎和花入药。四季可采,鲜用或晒干。
  • 清热利湿,安神降压。用于黄疸型急性传染性肝炎,神经功能症,高血压病,红崩,白带;外用治跌打损伤,疮疡肿毒。
  • 根茎 茎木
🌿女儿红 ➡ (黄茶根的别名)
  • 药材基源:为鼠李科植物异叶鼠李的根、枝叶。
  • 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主痢疾;疮痈;吐血;咯血;痔疮出血;崩漏;白带;暑热烦渴
  • 根茎 茎木
🌿女儿红 ➡ (女儿茶的别名)
  • 为鼠李科植物崖枣树的根或枝叶。4~5月采嫩枝叶;秋冬采根。
  • 清热,凉血,止血。治吐血,痔血,崩漏,月经不调,痢疾。①《贵州民间药物》:"清热,凉血。"②南川《常用中草药手册》:"捣绒敷疮毒。"③《四川常用中草药》:"清热消积,活血通经。治食积,肝经积滞,月经不调,吐血,劳伤,咳嗽,气痛。"
  • 根茎 茎木
🌿八月瓜 ➡ (牛腰子果的别名)
  • 木通科牛姆瓜属植物五风腾Holboellia latifolia Wall.[Stauntonia latifolia Wall.],以藤茎及成熟果实入药。藤茎四时可采,刮去粗皮,洗净切片晒干。果实8~9月成熟后采摘,晒干。
  • 利湿,通乳,解毒,止痛。用于小便不利,脚气浮肿,乳汁不通,胃痛,风湿骨痛,跌打损伤。
  • 茎木 果实种子
🌿白薯 ➡ (甘薯的别名)
  • 旋花科甘薯Ipomoea batatas (L.) Lam.,以根、藤入药。
  • 补中,生津,止血,排脓。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出血:干根研粉,每日3次,第一次服4两,以后每次服2两,温开水调匀服。崩漏:鲜藤2两,烧炭存性,冲甜酒服。无名肿毒:鲜根适量,捣烂包敷患处。
  • 根茎 茎木
🌿金毛狗 ➡ (小金狗的别名)
  • 药材基源:为肿足蕨科植物肿足蕨的全草或根茎。
  • 清热解毒;除湿消肿;止血生肌。主疮毒;乳痈;泄泻;痢疾;风湿痹痛;淋证;水肿;外伤出血
  • 根茎 茎木 全草
🌿芽茶 ➡ (茶叶的别名)
  • 为山茶科植物茶的芽叶。茶树通常种植三年以上即可采叶。以清明前后枝端初发嫩叶时,采摘其嫩芽最佳(清明前采摘者称"明前",谷雨前采摘者称"雨前")。此后约一个月,第二次采收其成长之嫩叶,再一月第三次采收。亦有在立秋后第四次采收者,惟采摘时间愈迟,品质愈次。鲜叶采集后,经过杀青、揉捻、干燥、精制等加工过程,则为成品"绿茶"。若鲜叶经过萎雕、揉捻、发酵、干燥、精制等加工过程,则为成品"红茶"。本品宜密藏于干燥处,以防发霉变质。
  • 清头目,除烦渴,化痰,消食,利尿,解毒。治头痛,目昏,多睡善寐,心烦口渴,食积痰滞,疟,痢。①《本草经集注》:"(主)好眠。"②《千金·食治》:"令人有力,悦志。"③《唐本草》:"主瘘疮,利小便,去淡(痰)热渴。主下气,消宿食。"④《食疗本草》:"利大肠,去热,解痰。"⑤《本草拾遗》:"破热气,除瘴气。"⑥《本草别说》:"治伤暑,合醋治泄泻甚效。"⑦张洁古:"清头目。"⑧《汤液本草》:"治中风昏愤,多睡不醒。"⑨《日用本草》:"除烦止渴,解腻清神。""炒煎饮,治热毒赤白痢;同芎藭、葱白煎饮,止头痛。"⑩《纲目》:"浓煎,吐风热痰涎。"⑾《本草通玄》:"解炙煿毒、酒毒。。⑿《随息居饮食谱》:"清心神,凉肝胆,涤热,肃肺胃。"
  • 心经 胃经 脾经 肾经 肺经 肝经 茎木
🌿鱼胆 ➡ (老鸦糊的别名)
  • 为马鞭草科植物老鸦糊的根、茎、叶、果实。5~10月采,鲜用或晒干。
  • 祛风,除湿,散瘀,解毒。治风湿关节痛,跌打损伤,外伤出血,尿血。①《植物名实图考》:"截疟。"②《福建民间草药》:"驱风除湿,杀虫解毒,散结化瘀。"③《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收敛止血,祛风除湿。"
  • 根茎 茎木 果实种子
🌿香茅草 ➡ (芸香草的别名)
  • 为禾本科植物芸香草的全草。夏末秋初割取地上部分,晒干或晾干。
  • 解表,利湿,平喘,止咳。治伤暑感冒,淋病,风湿筋骨酸痛,慢性气管炎。①《四川中药志》:"治风湿筋骨酸痛及腹胀作痛。"②《重庆草药》:"治风湿麻木。"③《云南中草药》:"清暑透表,利湿和胃。治伤暑,夏月感冒,淋症。"④《昆明民间常用草药》:"清热解毒解暑,芳香健胃。治咽喉哑痛,中暑,胃脘饱闷,疮毒溃烂。"
  • 茎木 全草
🌿枸杞叶
  • 为茄科植物枸杞或宁夏枸杞的嫩茎叶。春、夏采收。
  • 补虚益精,清热,止渴,祛风明目。治虚劳发热,烦渴,目赤昏痛,障翳夜盲,崩漏带下,热毒疮肿,①《药性论》:"能补益精诸不足,易颜色,变白,明目,安神。和羊肉作羹,益人,甚除风,明目;若渴可煮作饮,代茶饮之;发热诸毒烦闷,可单煮汁解之,能消热面毒;主患眼风障赤膜昏痛,取叶捣汁注眼中。"②《食疗本草》:"坚筋耐老,除风,补益筋骨,能益人,去虚劳。"③《口华子本草》:"除烦益志,补五劳七伤,壮心气,去皮肤骨节间风,消热毒,散疮肿。"④《纲目》:"去上焦心肺客热。"⑤《生草药性备要》:"明目,益肾亏,安胎宽中,退热,治妇人崩漏下血。"⑥《本经逢原》:"能降火及清头目。"
  • 心经 脾经 肾经 肺经 茎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