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树德‘温热药’应用心得

2010-08-14 14:19 楼主
◎附子

附子味辛甘,性热;有毒。有回阳救逆,逐寒燥湿,温助肾阳的作用。其性走而不守,能内达、能外彻,能升能降,凡凝寒痼冷(“痼冷”指寒气久伏于身体某一经络、脏腑,形成局郚的寒证,经久不愈。多见于脾胃虚弱,内有寒饮或寒湿久痹的患者),痹结于脏腑、筋骨、经络、血脉者,皆能开、通、温、散;凡阳气将脱,四肢厥逆冰冷,凉汗淋漓或绝汗如油者,皆可回阳救逆、立挽危亡。
1. 回阳救逆:由心肾阳虚欲绝或大吐、大下、大汗后导致的阳虚欲脱而出现脉微欲绝、四肢厥逆、手足冰冷等虚寒险证,可急用附子(三至五钱)回阳逐寒,鼓舞身体阳气,增强机体生命活动力。常配合干姜(三钱)、炙草(二钱)(名四逆汤)或人参(三至五钱,甚至一两)(名参附汤)等同用以回阳救逆。一般因内寒所致者用四逆汤;因气血两虚所致者用参附汤;兼有大汗淋漓者,可再加麦冬、五味子各三钱。我常用此药抢救各种休克,一般都配合人参、麦冬、五味子等同用,效果此较理想,请参考试用,如不能内服时,可用鼻饲法绐药。参看“人参”、“干姜”二药。
2. 逐寒燥湿:因风寒湿三邪侵入身体而致气血凝滞、闭塞而出现关节、肌肉疼痛,筋骨麻木、沉重,膝肘屈伸不利,阴天下雨则疼痛加重等症,可用附子逐寒燥湿。常配合羌活、独活、威灵仙、桑寄生、秦艽、赤芍、炙山甲、松节、苍术、当归等同用。脾受寒侵而见腹痛、腹泻,大便清絺,手足发凉,腹部不暖等症,可用附子逐寒燥湿。常与干姜、白术、党参、茯苓、炙甘草等同用。
3. 温助肾阳:肾阳虚衰可表现为生殖机能低下,男子则阳萎,女子则宫寒不孕。本品能补肾助阳,增强生殖机能。常配合鹿角胶、熟地、肉桂、菟丝子、枸杞子、当归、巴戟天、生艾叶、阳起石、茯苓等同用。
据近代研究报导,附子有强心作用。肉桂助肾阳,暖下焦,能引上浮之火下归于肾(引火归元)。附子回阳气,通行十二经,能追复散失欲绝的元阳(肾阳)。白附子是另一品种,白色、形似附子(体较小),故名白附子。性偏上行,能祛风燥痰,偏用于头面风痰之疾,如吊线风(颜面神经麻痹口眼歪斜)等。川附子回阳逐寒,并能助肾阳。白附子无助肾阳的作用。
附子因加工方法不同,可分炮制子、淡附片、黑(乌)附片、白附片等名目。治疗作用大致相同。若细分起来,炮附子最常用,药力足、效果快;淡附片药力较和缓;黑附片与炮附子药效差不多;白附片药力稍小于以上几种。另有川乌,与附子是同一植物,性味功用均相近,现在药房中已不分开。前人经验认为温肾助阳用附子,通痹祛风用川乌。
附子配人参、山萸,治汗脱亡阳;配熟地、当归,能助生血之力;配肉桂,能补助肾阳;配桂枝、白芍、黄耆皮,治阳虚自汗。
用量一般五分至三钱。凡非虚寒证、寒湿证者忌用;热厥入咽即毙;孕妇忌服。一般不可与半夏、瓜蒌、贝母、白芨、白蔹同用。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0-08-14 14:20 2楼
◎肉桂

肉桂味辛、甘,性热。有温补肾阳、温中逐寒、宣导血脉的作用。其性浑厚凝降,守而不走,偏暖下焦,能助肾中阳气(旧称“命门之火”),并能纳气归肾、引火归元。
1. 温补肾阳:肾阳不足则可发生男子阳萎、精冷,妇女久不生育等症。男子常配鹿茸、熟地、菟丝子、枸杞子、潼蒺藜、山萸、附子、肉苁蓉、巴戟天、山药、茯苓、泽泻等同用。女子常配合当归、熟地、白芍、川芎、香附、生艾叶、附子、紫石英、吴萸、乌药等同用。肾阳虚也可导致小便不利,甚至发生水肿等,可用本品配合熟地、山药、牛膝、山萸、茯苓、丹皮、泽泻、附子、车前子(济生肾气丸)等同用。
2. 温中逐寒:因受寒冷之气而导致的心腹疼痛、腹胀、少腹冷痛、寒疝、痛经等,可用本品配合高良姜、香附、吴萸、小茴香、乌药、丁香、沉香等同用。脾肾阳虚影响到中焦运化失调而产生虚寒性泻泄,大便清稀,甚至完谷不化等症。可以本品配合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干姜、附子、补骨脂、肉豆蔻、诃子、五味子等同用。我常以本品配附子、党参、白术、茯苓、木香、补骨脂、吴茱萸、肉豆蔻、五味子、诃子、炒山药、灶心土(煎汤代水,用此汤煎药)等,随证加减,用于治疗慢性痢疾,慢性肠炎等病,表现为虚寒泄泻者,可取得一定效果,供参考试用。
据近代研究,本品所含之挥发油,有缓和的刺激作用,能增强消化机能,排除消化道积气,缓和胃肠痉挛性疼痛。
3. 宣导血脉:血在脉中流行,寒则凝涩,温则流通。如气血虚弱,寒邪阻滞,气血流行不畅而生阴疽,或手指、足趾发凉疼病,或指节黑烂,甚则趾(指)节腐烂脱落(脱骨疽,近代称闭塞性脉管炎)。可用肉桂温通血脉,常配熟地、麻黄(同捣)、白芥子、鹿角胶、附片、红花、干姜、细辛、桂枝尖等同用。如气血虚弱的人,痈疽溃烂后久不收口,也可以本品配合党参、黄芪、白术、茯苓、当归、白芍、川芎、熟地、炙甘草(十全大补汤)等同用。据近代研究,本品有中枢性和末梢性扩张血管作用,能增强血液循环。
4. 引火归元:肾阳虚衰(旧称命门真火不足)而致虚阳上越,出现面赤、虚喘、汗出如油、足膝寒冷、脉虚无根、尺脉微弱等症,此为真寒假热的戴阳证,须速用好肉桂引火归元,纳气归肾,常配合熟地、山萸、五味子、人参、附子、龙骨、牡蛎等同用。如胃火上浮而出现上热(口干、喉痛、牙痛,不红不肿,夜间加重,痛连齿颊)、下寒(腰痛,腿足发凉,便溏,尺脉弱)之证,也可用本品引火归元,常配合元参、川断、牛膝、熟地、知母、细辛、桑寄生等同用(这时肉桂用三至八分即可)。
附子的作用迅速急烈,能回阴寒证中几欲散失的阳气(回阳救逆),故前人称它能“救阴中之阳”。肉桂的作用和缓浑厚,能补下焦肾中不足的真火(温补肾阳),更能引火归元,以息无根之火,故前人称它能“救阳中之阳”。救急药中多用附子,补益药中多用肉桂。
干姜温中逐寒,偏入脾经气分,回阳通脉,兼通心阳。肉桂温中逐寒,偏入肾经血分,抑肝扶脾,兼交心肾。
质量好药力足的肉桂称“紫油桂”;刮去外面粗皮及里面薄皮的称“桂心”,性不太燥,适用于助心阳、交心肾:幼桂树皮,称“官桂”,力弱性燥,适用于温中燥湿。一般通称肉桂。
我常以六味地黄汤(熟地二两或生熟地各一两、山药二两、山萸三钱、茯苓三钱、丹皮三钱、泽泻二钱)中加肉桂(最好是紫油桂)三至七分,煎水一至二暖瓶,晾温,代茶饮,用于治糖尿病口渴引饮者,渴则饮此水,症情逐渐减轻,饮水日渐减少,煎药汁也逐渐减少,减至与正常人差不多时,则改为汤药服用,每日一付。常收良效,谨供参考(有时再加五味子二、三钱)。
用量一般二分至一钱半;特殊重症可用三至五钱。阴虚火旺,热病伤津者忌用,孕妇禁用。不宜与石脂同用。
2010-08-14 14:20 3楼
◎干姜

干姜味辛,性热。主要功能为温中散寒,回阳通脉。能引血分药入血中气
分而生血,引附子入肾而袪寒回阳。并能温助心肺的阳气。常用于以下几种情
况:
1. 腹痛、腹泻:由于脾胃虚寒,寒邪影响脾胃运化功能而致脘腹冷痛,
喜热喜按,或吐或泻,吐泻物清稀等症,可用干姜温中散寒。常与党参、白术
、炙甘草、藿香、吴萸、茯苓、陈皮等同用。若胸腹俱冷痛、大寒、呕吐不能
食,腹中寒气上冲,上下疼痛者,可配川椒、人参(党参)、饴糖同用(《金
匮》大建中汤)。
2. 亡阳虚脱:体弱阳虚者抵抗力弱,如遇寒邪太盛,内侵脏腑,而出现
脉微欲绝、四肢逆冷、凉汗湿衣、大便清稀、完谷不化;或用发散药过多致大
汗淋漓出汗太多而出现四脉厥冷,体温低下等,此为寒邪伤阳、或大汗亡阳而
造成阳气欲脱的证候。可急用干姜回阳通脉,常配附子、甘草同用(《伤寒论
》四逆汤),虚人、老人还可再加党参(或人参)、冷汗不止者,还可加麦冬
、五味子、山萸肉等等。
3. 寒痰咳喘:由于阳气虚;水湿不化,聚而为饮,水饮寒痰,上犯于肺
可致咳嗽,吐白色稀水泡沫状痰,气喘,畏冷,头眩,不欲饮水,冬季易发等
症,可以本品配细辛、五味子,名“姜辛味”法,有温肺、开肺、合肺的作用
,常加入应证汤药中使用,例如小青龙汤(麻黄、桂枝、白芍、甘草、半夏、
干姜、细辛、五味子)等。
薤白辛苦温滑,入心经,通气滞,助胸阳而治胸痹(心、胸及背疼痛)。
干姜辛温入脾经,兼入心肺,助阳而补心气。
炮姜炭偏用于温经止血,偏治小腹、脾肾之寒。干姜偏用于治胃脘、脐腹
、心肺之寒。
用量一般三分至二钱。炮姜炭用二分至一钱。精血不足、内有热邪者,不
宜用。
2010-08-14 14:25 4楼
◎吴茱萸

吴茱萸味辛苦,性热。有温胃散寒、疏肝燥脾、暖肾治疝的作用。常用于治疗:
1、胃痛吐酸:胃寒疼痛,吞酸,呕吐,胸满等症,可用吴茱萸温胃散寒、降逆止呕。常配合生姜、半夏、高良姜、藿香、砂仁等同用。如肝气郁而化热,肝热犯胃而吐酸、胃痛者,因本品有疏肝作用,可配黄连(黄连用量要大于吴萸五倍)同用(名左金丸)。
2、脾肾虚泄:脾肾虚寒引起的泄泻,主要表现为天将黎明时,腹中响鸣、疼痛,立即上厕泻肚,或伴有腰酸腿冷、腹部喜暖等。本品辛温入肾,能散下腹部寒气,常配合补骨脂、五味子、肉豆蔻(四神丸方)等同用。以这四味药为主,再适当配合一些应证药物即可,确有效果。我常用四神丸方加炒白术、茯苓、党参、木香、土炒白芍、槟榔、炒黄柏、灶心土(煎汤代水)等,随证加减,用于慢性肠炎,肠功能紊乱等病,确能取得一定疗效,仅供参考。
3、疝痛:因肝肾寒气而致的疝气疼痛、睾丸坠痛等,可以本品配乌药、青皮、川栋子、桔核、小茴香、肉桂、荔枝核等同用
4、痛经:子宫寒冷而致月经愆期,血少而黑,经行腹痛,可以本品配川芎、当归、红花、桃仁、香附、小茴香、牛膝、熟地、肉桂等同用。据近代研究,本品有收缩子宫的作用。
半夏止胃气不和、中焦有湿的呕吐。吴茱萸止脾胃虚寒、厥气上逆的呕吐。川椒偏治肾火衰微、肾经冷气上逆。吴茱萸偏治浊阴不降、肝经厥气上逆,并能引热下行(可用于虚火上炎的口舌生疮)。
山茱萸滋厥阴(肝经)的阴液,温肝补肾而收虚汗,止遗精。吴茱萸开厥阴的气郁,温肝暖脾而下逆气,止寒呕。
用量一般三分至二钱;特殊重症可用三钱。凡燥热之证皆忌用。
2010-08-14 14:25 5楼
◎川椒

川椒味辛,性热。有温中祛寒,下气,杀虫等作用。因寒所致的胃痛、腹痛、腹中冷气攻胀等症。可配干姜、党参(人参)、饴糖(大建中汤)、高良姜、香附等同用。据动物贾验报导,本品所含的挥发油,小量时离体肠管呈持续性的蠕动增强,大量则使之抑制。由于蛔虫引起的脘腹疼痛、呕吐等,常以本品配乌梅、黄连、黄柏、细辛、桂枝、附子、干荁、当归(《伤寒论》乌梅丸)等同用。本品煎汤外洗,可用于皮肤湿疹、四肢风湿疼痛等。

附:“川椒目”

椒目味辛苦,性寒。入肾行水,能利小便、消水肿、除水饮。常配合茯苓皮、大腹皮、槟榔、赤小豆、泽泻、木通等同用。我曾用“椒目瓜蒌汤”(《医醇剩义》)随证加减,治疗渗出性胸膜炎、胸腔积液数例,都取得了良好效果。我常用的处方如下:川椒目三钱、全瓜蒌一两、桑白皮四钱。葶苈子三钱、泽泻四钱、猪苓五钱、茯苓五钱、车前子四钱(布包)、杏仁三钱、白蒺藜三钱、枳壳三钱、冬瓜皮一两、桂枝一钱半,随证加减。仅供参考。
用量一般为五分至一钱半。川椒目的用量可稍大些。阴虚火旺者忌用。
2010-08-14 14:25 6楼
◎小茴香

小茴香味辛,性温。功能温肾祛寒、行气开胃。为治疝气疼痛的要药。
下焦有寒邪导致肝肾气逆而出现小肠疝气、少腹疼痛、小腹坠胀、睾丸肿胀疼痛、或睾丸偏坠牵掣疼痛等,可用本品配合乌药、桔核、吴萸、青皮、炒川楝子、荔枝核、木香、葫芦巴等同用。我曾用此方随证加减,治疗睾丸结核、慢性睾丸炎 ,取得良好效果。谨供参考。据近代研究,本品所含的茴香醛用于豚鼠实验性结核的治疗可增强双氢链霉素的效力。
小茴香能入下焦,温经散寒,故也可用于治疗月经后错、行经腹痛、腹部喜暖、月经色黑有块等症。常配合当归、熟地、川芎、白芍、炒川楝子、元胡、五灵脂 、南红花等同用。
小茴香还能行气开胃,对胃中寒气疼痛、气逆呕吐等,可配半夏、生姜、吴萸、茯苓、木香等同用。如因胃寒导致消化不好、食欲不振、饭后胀饱迟消等症者,可配合麦芽、陈皮、香稻芽、炒神曲、砂仁、木香等同用。
葫芦巴、小茴香均能温肾、散寒、治疝,但葫芦巴偏用于陈久痼寒,小茴香偏用于浅近新寒。
吴茱萸、小茴香俱治寒疝,但吴茱萸偏于温肝,小茴香偏于温肾。
小茴香生用偏于理气,盐水炒用,偏于温肾。用量一般八分至三钱。阴虚有热者忌用。
2010-08-14 14:26 7楼
◎丁香

丁香味辛,性温。有强烈的芳香气味。主要作用有三:
1. 暖胃:对寒证胃脘痛以及寒性腹痛、腹胀、遇冷吞酸等症,可用丁香温脾胃,理气降逆。常与木香、砂仁、陈皮、藿香、良姜、槟榔等同用。
2. 降逆:寒邪犯胃,胃气不降而引致呃逆,或呕吐。丁香能温胃降逆气,是治寒证呃逆或呕吐的要药。常配柿蒂、旋覆花、吴萸、藿梗等同用(治呃逆)如老人或久病中寒呃逆,可加人参(党参)桔皮、竹茹、生姜。寒证呕吐可配合吴萸、半夏、生姜、高良姜、陈皮等同用。
3. 温肾:肾阳不足致阴部寒冷,阳萎等症,可用丁香温肾助阳,常配合熟地、山萸、肉桂、附子、山药、巴戟天、茯苓、淫羊藿等同用。

丁香有公丁香、母丁香之分,性味也大致相同。但公丁香药校迅速,母丁香药力持久,二药也常合用。
柿蒂、丁香都能治呃逆,但柿蒂苦温降气,丁香辛香暖胃,降逆。
丁皮即丁香树皮,主治心腹冷痛,可代丁香。
用量一般三分至一钱。特殊重症,可再多些。
胃津不足、中焦燥热者不宜用。
2010-08-14 14:26 8楼
◎丁香

丁香味辛,性温。有强烈的芳香气味。主要作用有三:
1. 暖胃:对寒证胃脘痛以及寒性腹痛、腹胀、遇冷吞酸等症,可用丁香温脾胃,理气降逆。常与木香、砂仁、陈皮、藿香、良姜、槟榔等同用。
2. 降逆:寒邪犯胃,胃气不降而引致呃逆,或呕吐。丁香能温胃降逆气,是治寒证呃逆或呕吐的要药。常配柿蒂、旋覆花、吴萸、藿梗等同用(治呃逆)如老人或久病中寒呃逆,可加人参(党参)桔皮、竹茹、生姜。寒证呕吐可配合吴萸、半夏、生姜、高良姜、陈皮等同用。
3. 温肾:肾阳不足致阴部寒冷,阳萎等症,可用丁香温肾助阳,常配合熟地、山萸、肉桂、附子、山药、巴戟天、茯苓、淫羊藿等同用。

丁香有公丁香、母丁香之分,性味也大致相同。但公丁香药校迅速,母丁香药力持久,二药也常合用。
柿蒂、丁香都能治呃逆,但柿蒂苦温降气,丁香辛香暖胃,降逆。
丁皮即丁香树皮,主治心腹冷痛,可代丁香。
用量一般三分至一钱。特殊重症,可再多些。
胃津不足、中焦燥热者不宜用。
2010-08-14 14:26 9楼
◎高良姜

高良姜味辛,性热。有温胃散寒、消食的作用。
对胃脘冷痛、胃寒呕吐、中焦寒性腹痛、脾胃虚寒而致的泄泻、胃寒食滞等,均可应用。治寒性胃痛常配香附、吴萸、砂仁、藿香、神曲等同用。治寒性呕吐常配合半夏、生姜、丁香、茯苓、苏子等同用。治寒性腹痛可配合当归、炒白芍、桂枝、炮姜等同用。治寒性泄泻可配合木香、茯苓、泽泻、肉桂、炒山药、芡实等同用。治胃寒食滞可配合砂仁、焦三仙、炒槟榔、草豆蔻、炒内金等同用。
前人经验方有“良附丸”(高良姜、香附。治胃痛)、“高良姜汤”(高良姜、厚朴、当归、桂心、生姜。治胃肠绞痛),都是临床常用的有效方剂。
干姜温中的作用偏在于脾而温脾寒,常用于治脐腹郚的寒痛。高良姜温中的作用偏在于胃而散胃寒,常用于治脘腹部的寒痛生姜辛重于温,长于外达走表,祛外寒、止呕吐、高良姜温重于辛,长于温中走里,散内寒、止疼痛。高良姜子(又名红豆蔻)有温肺散寒、醒脾燥湿、消食解酒的用。我曾以红豆蔻配合干姜、甘草、冬花、紫菀、苏子、吴萸、杏仁、茯苓、香附、半夏等用于矽肺病人表现为肺胃俱寒而咳嗽、吐白痰、胃脘痛者,有一定临床效果,仅供参考。
用量一般八分至三钱。因热而致的吐泻、胃痛禁用。
2010-08-14 14:26 10楼
◎艾叶

艾叶味苦辛,性温。临床应用时分为两种:1. 艾叶:有温中祛寒,温暖子宫,调经,安胎等作用。对腹中冷痛,小腹寒痛以及子宫寒冷,久不受孕,虚寒性痛经等,可配合当归、干姜、炒白芍、肉桂、小茴香、吴萸、香附等同用。2. 艾炭:艾叶炒炭后则主用于止血,对于下元虚寒而致的月经过多,崩漏(子宫出血),以及孕妇受寒、腹中疼痛、胎动不安等症,可配合当归、白芍、熟地、阿胶、棕炭、益母草、桑寄生、川断炭等同用。将艾叶捣成绒状,名艾绒,功用与艾叶相同,但较优于艾叶。艾绒又是做艾卷或艾炷(用于针灸)的原料。用量一般八分至二钱;用于止血时,可用艾炭五钱至一两。阴虚有血热者不宜用。
2010-08-14 14:26 11楼
◎胡芦巴

胡芦巴味苦,性大温。有温补肾阳,散寒除湿的作用。最常用于治疝气寒痛。
对因肝肾虚寒冷气而致的疝气疼痛,睾丸坠痛,小腹疝瘕,睾丸肿痛、寒冷等症,可用本品配小茴香、吴茱萸、炒橘核、乌药、川楝子、肉桂、青皮等同用。我曾用上述药物,随证加减,用于睾丸结核、慢性睾丸炎、副睾丸炎等睾丸痛坠而非红肿热痛者,收到比较好的效果,仅供参考试用。
因受寒凉而引致肠胃痉挛疼痛,也可用本品配高良姜、香附、木香、干姜、吴萸等同用。
小茴香治疝偏于行气散寒,胡芦巴治疝偏于温肾散寒。用量一般一至三钱。阴虚阳亢者忌用。
⬅ 《道德经》【笔记】———根据帛书甲本厘定。 老茶馆 焦树德‘活血化瘀药’应用心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