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大全

心经 胃经 脾经 大肠经 肾经 肺经 肝经 膀胱经 胆经 三焦经 小肠经 心包经
根茎 茎木 全草 果实种子 矿物 动物 其他部位
共有281味药材
🌿凌霄花
  • 本品为柴葳科植物凌霄Campsis grandiflora (Thunb.)K. Schum. 或美洲凌霄Campsis radicans (L.)Seem. 的干燥花及根。夏、秋二季花盛开时采收,干燥。根春秋采,洗净,切片晒干。
  • 花:凉血,化瘀,祛风。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癓瘕,产后乳肿,风疹发红,皮肤瘙痒,痤疮。根:活血散瘀,解毒消肿。用于风湿痹痛,跌打损伤,骨折,脱臼,急性胃肠炎。
  • 心经 肝经 心包经 根茎
🌿金盏花 ➡ (金盏草的别名)
  • 为菊科植物小金盏花的全草及花。夏季采收。
  • ①《现代实用中药》:"利尿,发汗,兴奋,缓下,通经。又治肠痔下血不止。"②《广西药植名录》:"降血压。"
  • 全草
🌿倒挂金钟 ➡ (凌霄花的别名)
  • 本品为柴葳科植物凌霄Campsis grandiflora (Thunb.)K. Schum. 或美洲凌霄Campsis radicans (L.)Seem. 的干燥花及根。夏、秋二季花盛开时采收,干燥。根春秋采,洗净,切片晒干。
  • 花:凉血,化瘀,祛风。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癓瘕,产后乳肿,风疹发红,皮肤瘙痒,痤疮。根:活血散瘀,解毒消肿。用于风湿痹痛,跌打损伤,骨折,脱臼,急性胃肠炎。
  • 心经 肝经 心包经 根茎
🌿旱莲草 ➡ (墨旱莲的别名)
  • 本品为菊科植物鳢肠Eclipta prostrata L.的干燥地上部分。花开时采割,晒干。
  • 滋补肝肾,凉血止血。用于牙齿松动,须发早白,眩晕耳鸣,腰膝酸软,阴虚血热、吐血、衄血、尿血,血痢,崩漏下血,外伤出血。
  • 肾经 肝经 茎木
🌿美人蕉 ➡ (大花美人蕉的别名)
  • 药材基源:为美人蕉科植物大花美人蕉的根茎及花。
  • 清热利湿;解毒;止血。主急性黄疸型肝炎;白带过多;跌打损伤;疮荡肿毒;子宫出血;外伤出血
  • 根茎 茎木
🌿婆婆丁 ➡ (蒲公英的别名)
  • 本品为菊科植物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 Hand.-Mazz. 、碱地蒲公英Taraxacum sinicum Kitag.或同属数种植物的干燥全草。春至秋季花初开时采挖,除去杂质,洗净,晒干。
  • 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用于疔疮肿毒,乳痈,瘰疠,目赤,咽痛,肺痈,肠痈,湿热黄疸,热淋涩痛。
  • 胃经 肝经 全草
🌿油桐
  • 大戟科油桐属植物油桐Vernicia fordii (Hemsl.)Airy Shaw,以根、叶、花、果壳及种子油入药。根常年可采。夏秋采叶及凋落的花,晒干备用。冬季采果,将种子取出,分别晒干备用。种子油另行加工。
  • 根:消积驱虫,祛风利湿。用于蛔虫病,食积腹胀,风湿筋骨痛,湿气水肿。叶:解毒,杀虫。外用治疮疡,癣疥。花:清热解毒,生肌。外用治烧烫伤。
  • 根茎 果实种子
🌿扶桑花
  • 为锦葵科植物朱槿的花朵。
  • 清肺,化痰,凉血,解毒。治痰火咳嗽,鼻衄,痢疾,赤白浊,痈肿,毒疮。①《广东新语》:"润容补血。"②《本草求原》:"有红白二种,白者治白痢白浊,红者治红痢赤浊,饭上多蒸多晒,浸酒。"③《岭南采药录》:"清肺热,去痰火,理咳嗽。"④《陆川本草》:"凉血解毒。治血热、衄血、血瘙、毒疮。"⑤《南宁市药物志》:"煲猪肺治咳血。"
  • 心经 脾经 肺经 肝经
🌿柳花
  • 为杨柳科植物垂柳的花。
  • 祛风,利湿,止血,散瘀。治风水,黄疸,咳血,吐血,便血,血淋,妇女经闭,齿痛。①《本经》:"主风水,黄疸,面热黑。"②《滇南本草图说》:"治吐血,咯血,咳血,唾血,下血,血淋,一切血症。"③《品汇精要》:"主齿痛。"
🌿鸡骨头 ➡ (金银忍冬的别名)
  • 药材基源:为忍冬科植物金银忍冬的茎叶及花。
  • 祛风;清热;解毒。主感冒;咳嗽;咽喉肿痛;目赤肿痛;肺痈;乳痈;湿疮
  • 茎木
🌿白菊花 ➡ (菊花的别名)
  • 本品为菊科植物菊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的干燥头状花序。9~11月花盛开时分批采收,阴干或焙干,或熏、蒸后晒干。药材按产地和加工方法不同,分为“ 亳菊 ”、“滁菊”、“贡菊”、“杭菊”。
  • 散风清热,平肝明目。用于风热感冒,头痛眩晕,目赤肿痛,眼目昏花。
  • 肺经 肝经
🌿木莲 ➡ (木馒头的别名)
  • 为桑科植物薜荔的干燥花序托。秋季采取将熟的花序托,剪去炳,晒干。
  • 通乳,利湿,活血,消肿。治乳汁不下,遗精,淋浊,乳糜尿,久痢,痔血,肠风下血,痈肿,疔疮。①《本草拾遗》:"破血。"②《本草图经》:"能壮阳道。"③《纲目》:"固精,消肿,散毒,止血,下乳。治久痢肠痔,心痛阴颓。"④《生草药性备要》:"通经行血。煲食下乳,消肿毒;洗疳、疔、痔,理跌打。"⑤《本经逢瓯》:"治一切风癣恶疮,为利水活血通乳要药。"⑥《得配本草》;"活血生用,止血煅用。"
🌿淡竹叶
  • 本品为禾本科植物淡竹叶Lophatherum gracile Brongn. 的干燥茎叶。夏季未抽花穗前采割,晒干。
  • 清热除烦,利尿。用于热病烦渴,小便赤涩淋痛,口舌生疮。
  • 心经 胃经 小肠经 茎木
🌿黄蜀葵
  • 锦葵科秋葵属植物黄蜀葵Abelmoschus manihot (L.) Medic.,以根、叶、花和种子入药。秋季挖根;夏秋采收叶和花;秋季收种子,晒干。
  • 清热解毒,润燥滑肠。种子:用于大便秘结,小便不利,水肿,尿路结石,乳汁不通。根、叶:外用治疔疮,腮腺炎,骨折,刀伤。花:浸菜油外用治烧烫伤。
  • 根茎 果实种子
🌿茭瓜 ➡ (茭白的别名)
  • 为禾本科植物菰的花茎经茭白黑粉的刺激而形成的纺锤形肥大的菌瘿。
  • 解热毒,除烦渴,利二便。治烦热,消渴,黄疸,痢疾,目赤,风疮。①孟诜:"利五脏邪气,酒皱面亦,白癞,疬疡,目赤,热毒风气,卒心痛,可盐、醋煮食之。"②《本草拾遗》:"去烦热,止渴,除目黄,利大小便,止热痢,解酒毒。"
  • 脾经 肝经 茎木
🌿毛白杨 ➡ (杨枸花的别名)
  • 杨柳科杨枸花Populus tomentosa Carr.,以根、皮、花入药。
  • 清热利湿。主治赤白痢疾,日久不止,淋浊白带,急性肝炎,支气管炎,肺炎。用量3~5钱。驱蛔:杨根皮1~2两,捣烂敷脐部。
  • 根茎
🌿绿萼梅 ➡ (白梅花的别名)
  • 为蔷薇科植物梅的花蕾。1~2月间采集含苞待放的花蕾,摊置席上,晒干。雨天可用炭火烘干。
  • 舒肝,和胃,化痰。治梅核气,肝胃气痛,食欲不振,头晕,瘰疬。①《本草原始》:"清头目,利肺气,去痰壅滞上热。"②《百草镜》:"开胃散郁。煮粥食,助清阳之气上升。"③《纲目拾遗》:"安神定魂,解痘毒。"④《饮片新参》:"红梅花清肝解郁,治头目痛;绿萼梅乎肝和胃,止脘痛,头晕,进饮食。"
  • 肺经 肝经
🌿蜀葵花
  • 为锦葵科植物蜀葵的花朵。夏、秋采收,晒干。
  • 和血润燥,通利二便。治痢疾,吐血,血崩,带下,二便不通,疟疾,小儿风疹。①《别录》:"主理心气不足。"②《千金·食治》:"定心气。"③《本草拾遗》:"治小儿风疹。花有五色,白者疗痢疾,去邪气,阴干末食之。"④《尔雅翼》:"敷疮肿。"⑤《珍珠囊》:"治带下。赤治赤(带),白治白(带)。"⑥《纲目》:"治带下,目中溜火,和血润燥,通窍,利大、小肠。"⑦《分类草药性》:"治红崩,吐血。红、白、淡三种,白治带症。"⑧《重庆草药》:"和血,润肠,除邪热。治倒经,热毒燥结。"
  • 大肠经 肺经 膀胱经
🌿莲子草 ➡ (墨旱莲的别名)
  • 本品为菊科植物鳢肠Eclipta prostrata L.的干燥地上部分。花开时采割,晒干。
  • 滋补肝肾,凉血止血。用于牙齿松动,须发早白,眩晕耳鸣,腰膝酸软,阴虚血热、吐血、衄血、尿血,血痢,崩漏下血,外伤出血。
  • 肾经 肝经 茎木
🌿杭菊 ➡ (菊花的别名)
  • 本品为菊科植物菊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的干燥头状花序。9~11月花盛开时分批采收,阴干或焙干,或熏、蒸后晒干。药材按产地和加工方法不同,分为“ 亳菊 ”、“滁菊”、“贡菊”、“杭菊”。
  • 散风清热,平肝明目。用于风热感冒,头痛眩晕,目赤肿痛,眼目昏花。
  • 肺经 肝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