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大全

心经 胃经 脾经 大肠经 肾经 肺经 肝经 膀胱经 胆经 三焦经 小肠经 心包经
根茎 茎木 全草 果实种子 矿物 动物 其他部位
共有89味药材
🌿土槿皮 ➡ (水翁花的别名)
  • 为桃金娘科水榕属植物水榕Cleistocalyx operculatus (Roxb.)Merr. et Perry的花蕾,其叶、根、树皮亦供药用。初夏采集带花蕾的花序,淋湿堆放数日,稍晒后再堆放闷1~2天,然后再晒再闷,直至全干变成黑色。夏、秋采伐干枝,去掉粗皮及木心,留二层皮晒干。夏季采叶晒干。
  • 苦,寒。
  • 胃经 脾经 肺经 根茎 茎木
🌿水香 ➡ (水翁花的别名)
  • 为桃金娘科水榕属植物水榕Cleistocalyx operculatus (Roxb.)Merr. et Perry的花蕾,其叶、根、树皮亦供药用。初夏采集带花蕾的花序,淋湿堆放数日,稍晒后再堆放闷1~2天,然后再晒再闷,直至全干变成黑色。夏、秋采伐干枝,去掉粗皮及木心,留二层皮晒干。夏季采叶晒干。
  • 苦,寒。
  • 胃经 脾经 肺经 根茎 茎木
🌿浮胀草 ➡ (芫花的别名)
  • 本品为瑞香科植物芫花Daphne genkwa Sieb. et Zucc.的干燥花蕾,其根白皮(二层皮)也供药用。春季花未开放时采收,除去杂质,干燥。
  • 花:泻水逐饮,解毒杀虫。用于水肿胀满,胸腹积水,痰饮积聚,气逆喘咳,二便不利;外治疥癣秃疮,冻疮。根皮:消肿解毒,活血止痛。用于急性乳腺炎,痈疖肿毒,淋巴结结核,腹水,风湿痛,牙痛,跌打损伤。
  • 脾经 肾经 肺经 根茎
🌿鬼点灯 ➡ (石龙胆的别名)
  • 为龙胆科植物石龙胆的全草。春末夏初采取巳开花的全草,晒干或鲜用。
  • 清热解毒。治肠痈,疔疮,痈肿,瘰疬,目赤肿痛。《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清凉解毒。治一切恶疮,疔肿,瘰疬,无名肿毒及火眼。"
  • 心经 肺经 肝经 全草
🌿霜降花 ➡ (木芙蓉花的别名)
  • 为锦葵科植物木芙蓉的花。10月采摘初开放的花朵,晒干。
  • 清热,凉血,消肿,解毒,治痈肿,疔疮,烫伤,肺热咳嗽,吐血,崩漏,白带。①《本草图经》:"主恶疮。"②《滇南本草》:"止咳嗽,解诸毒疮。"③《滇南本草图说》:"敷疮,清肺凉血,散热消肿。"④《纲目》:"治一切大小痈疽,肿毒恶疮,消肿、排脓、止痛。"⑤《生草药性备要》:"消痈肿,散疮疡肿毒,理鱼口便毒,又治小儿惊风肚痛。"⑥《分类草药性》:"治目疾,女人白带,补气和血。"⑦《贵州民间方药集》:"通经活血,治妇科崩带诸病。"⑧《四川中药志》:"治腹泻。"⑨《本草推陈》:"外敷打扑伤,肿痛。"⑩《上海常用中草药》:"凉血,止血,清热解毒,消肿,排脓,止痛。"
  • 肺经 肝经
🌿白梅花
  • 为蔷薇科植物梅的花蕾。1~2月间采集含苞待放的花蕾,摊置席上,晒干。雨天可用炭火烘干。
  • 舒肝,和胃,化痰。治梅核气,肝胃气痛,食欲不振,头晕,瘰疬。①《本草原始》:"清头目,利肺气,去痰壅滞上热。"②《百草镜》:"开胃散郁。煮粥食,助清阳之气上升。"③《纲目拾遗》:"安神定魂,解痘毒。"④《饮片新参》:"红梅花清肝解郁,治头目痛;绿萼梅乎肝和胃,止脘痛,头晕,进饮食。"
  • 肺经 肝经
🌿茶菊 ➡ (菊花的别名)
  • 本品为菊科植物菊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的干燥头状花序。9~11月花盛开时分批采收,阴干或焙干,或熏、蒸后晒干。药材按产地和加工方法不同,分为“ 亳菊 ”、“滁菊”、“贡菊”、“杭菊”。
  • 散风清热,平肝明目。用于风热感冒,头痛眩晕,目赤肿痛,眼目昏花。
  • 肺经 肝经
🌿水翁花
  • 为桃金娘科水榕属植物水榕Cleistocalyx operculatus (Roxb.)Merr. et Perry的花蕾,其叶、根、树皮亦供药用。初夏采集带花蕾的花序,淋湿堆放数日,稍晒后再堆放闷1~2天,然后再晒再闷,直至全干变成黑色。夏、秋采伐干枝,去掉粗皮及木心,留二层皮晒干。夏季采叶晒干。
  • 苦,寒。
  • 胃经 脾经 肺经 根茎 茎木
🌿药菊 ➡ (菊花的别名)
  • 本品为菊科植物菊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的干燥头状花序。9~11月花盛开时分批采收,阴干或焙干,或熏、蒸后晒干。药材按产地和加工方法不同,分为“ 亳菊 ”、“滁菊”、“贡菊”、“杭菊”。
  • 散风清热,平肝明目。用于风热感冒,头痛眩晕,目赤肿痛,眼目昏花。
  • 肺经 肝经
🌿毫菊 ➡ (菊花的别名)
  • 本品为菊科植物菊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的干燥头状花序。9~11月花盛开时分批采收,阴干或焙干,或熏、蒸后晒干。药材按产地和加工方法不同,分为“ 亳菊 ”、“滁菊”、“贡菊”、“杭菊”。
  • 散风清热,平肝明目。用于风热感冒,头痛眩晕,目赤肿痛,眼目昏花。
  • 肺经 肝经
🌿长瓣金莲花
  • 药材基源:为毛茛科植物长瓣金莲花的花。
  • 清热解毒。主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扁桃体炎;急性结膜炎;急性中耳炎;急性淋巴炎;急性痢疾;急性阑尾炎
  • 肺经
🌿桐子花
  • 为大戟科植物油桐的花。
  • 《重庆草药》:"泡油涂鬎疬,热毒疮,天泡疮。"
  • 心经 肺经
🌿酒翁 ➡ (水翁花的别名)
  • 为桃金娘科水榕属植物水榕Cleistocalyx operculatus (Roxb.)Merr. et Perry的花蕾,其叶、根、树皮亦供药用。初夏采集带花蕾的花序,淋湿堆放数日,稍晒后再堆放闷1~2天,然后再晒再闷,直至全干变成黑色。夏、秋采伐干枝,去掉粗皮及木心,留二层皮晒干。夏季采叶晒干。
  • 苦,寒。
  • 胃经 脾经 肺经 根茎 茎木
🌿山独活 ➡ (前胡的别名)
  • 本品为伞形科植物白花前胡Peucedanum praeruptorum Dunn或紫花前胡Peucedanum decursivum Maxim.的干燥根。冬季至次春茎叶枯萎或未抽花茎时采挖,除去须根,洗净,晒干或低温干燥。
  • 散风清热,降气化痰。用于风热咳嗽痰多,痰热喘满,咯痰黄稠。
  • 肺经 根茎 茎木
🌿野大烟 ➡ (野罂粟的别名)
  • 为罂粟科植物野罂粟的果实、果壳或带花的全草。夏、秋季采收。
  • ①《青林中草药》:"涩肠止痛,解毒。治肠炎,痢疾。"②《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镇痛,止咳,定喘,止泻。治神经性头痛,偏头痛,久咳,喘息,泻痢,便血,遗精,月经痛,白带,脱肛,急慢性胃炎,胃溃疡,胃痛。"
  • 胃经 大肠经 肾经 肺经 全草 果实种子
🌿山米壳 ➡ (野罂粟的别名)
  • 为罂粟科植物野罂粟的果实、果壳或带花的全草。夏、秋季采收。
  • ①《青林中草药》:"涩肠止痛,解毒。治肠炎,痢疾。"②《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镇痛,止咳,定喘,止泻。治神经性头痛,偏头痛,久咳,喘息,泻痢,便血,遗精,月经痛,白带,脱肛,急慢性胃炎,胃溃疡,胃痛。"
  • 胃经 大肠经 肾经 肺经 全草 果实种子
🌿蚊枝叶 ➡ (黄荆叶的别名)
  • 为马鞭草科植物黄荆的叶片。夏初未开花时采集净叶,堆叠踏实,使其发汗,倒出晒至半干,再堆叠踏实,待绿色变黑润,再晒至足干。
  • 解表清热,利湿解毒。治感冒,中暑,吐泻,痢疾,疟疾,黄疸,风湿,跌打肿痛,疮痈疥癣。①《救生苦海》:"治九窍出血,捣汁,酒和,服二合。"②《本草求原》:"洗癣疥恶毒。"③《岭南采药录》:"治小儿五疳。煎汤浴身,散热,消疮肿痛。和米炒淬水饮之,止吐泻。"④《广州植物志》:"治久痢,霍乱转筋,脚气肿满。"⑤《贵州民间方药集》:"治痢疾,血淋;利水,治浮肿,黄疽。"⑥《南宁市药物志》:"捣烂酒炒外敷,治跌打,风湿。"⑦《农村常用草药手册》:"解表发汗,消暑止渴。"
  • 肺经 肝经 小肠经
🌿白背叶 ➡ (黄荆叶的别名)
  • 为马鞭草科植物黄荆的叶片。夏初未开花时采集净叶,堆叠踏实,使其发汗,倒出晒至半干,再堆叠踏实,待绿色变黑润,再晒至足干。
  • 解表清热,利湿解毒。治感冒,中暑,吐泻,痢疾,疟疾,黄疸,风湿,跌打肿痛,疮痈疥癣。①《救生苦海》:"治九窍出血,捣汁,酒和,服二合。"②《本草求原》:"洗癣疥恶毒。"③《岭南采药录》:"治小儿五疳。煎汤浴身,散热,消疮肿痛。和米炒淬水饮之,止吐泻。"④《广州植物志》:"治久痢,霍乱转筋,脚气肿满。"⑤《贵州民间方药集》:"治痢疾,血淋;利水,治浮肿,黄疽。"⑥《南宁市药物志》:"捣烂酒炒外敷,治跌打,风湿。"⑦《农村常用草药手册》:"解表发汗,消暑止渴。"
  • 肺经 肝经 小肠经
🌿见缝合 ➡ (水红袍的别名)
  • 报春花科排草属植物水红袍Lysimachia circaeoides Heml.,以全草入药。花期采集,鲜用或晒干。
  • 散瘀消肿,解毒。用于跌打损伤,外伤出血,骨折,烧烫伤,疮疖,乳腺炎,蛇咬伤。
  • 肺经 肝经 全草
🌿七星花 ➡ (木芙蓉花的别名)
  • 为锦葵科植物木芙蓉的花。10月采摘初开放的花朵,晒干。
  • 清热,凉血,消肿,解毒,治痈肿,疔疮,烫伤,肺热咳嗽,吐血,崩漏,白带。①《本草图经》:"主恶疮。"②《滇南本草》:"止咳嗽,解诸毒疮。"③《滇南本草图说》:"敷疮,清肺凉血,散热消肿。"④《纲目》:"治一切大小痈疽,肿毒恶疮,消肿、排脓、止痛。"⑤《生草药性备要》:"消痈肿,散疮疡肿毒,理鱼口便毒,又治小儿惊风肚痛。"⑥《分类草药性》:"治目疾,女人白带,补气和血。"⑦《贵州民间方药集》:"通经活血,治妇科崩带诸病。"⑧《四川中药志》:"治腹泻。"⑨《本草推陈》:"外敷打扑伤,肿痛。"⑩《上海常用中草药》:"凉血,止血,清热解毒,消肿,排脓,止痛。"
  • 肺经 肝经